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译文

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

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

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

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注释

⑴王琦注:“《左传》:‘昔有飂(liù)叔安,有裔子日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huàn)龙。’杜预注;‘飂,古国也。叔安,其君名。豢,养也。”

⑵按古以马为龙类,故李贺以今不能豢龙,而骏骨为霜所折。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鉴赏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九首。这首诗化用飂叔豢龙的典故,斥责当时统治者摒弃、残害贤才,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不平和对英才埋没的痛惜心情。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二人所论皆是。此诗叹良马不得善养者则必为风霜所摧折,可为咏物诗之典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朗读
()

猜你喜欢

云飞大野晓模糊,水国微茫一雁呼。风起四檐翻玉树,天移万象入冰壶。

子卿持节终归汉,裴相乘虚急破吴。五稼从兹兆丰稔,老农争说往年无。

()
 

吾乡沈郎字仲宽,为我遥索月乌篇。月乌喻孝与客旅,二者未知心所安。

孝为百行大且初,鸟中曾参人不如。吾闻沈郎孝且才,即此乃是曾之徒。

寒光满林莫返哺,哑哑叫断肠欲枯。我今南飞依棘枝,为子仰天强哦诗。

乌啼月落粤山低,一夜魂游吴苑西。

()

两公闲闲兮。贻我金兰兮。金兰也且,闲闲也且。

()

彤华耀芝盖,初旭浮绛缬。紫殿切五云,螭表双嵽嵲。

千门洞阴阴,天光互明灭。英英凤翼拥,肃肃羽旗列。

仙《韶》忽然奏,鸟兽咸应节。皂囊上玉陛,丹书出金阙。

()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愍一作:悯茕茕孑立一作:独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祖母一作:祖母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