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见杜鹃花

宣城见杜鹃花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注释

宣城:今属安徽。

蜀国:指四川。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

三春:指春季。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

宣城见杜鹃花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春,时李白在宣城郡。另一种说法以薛天纬为代表,他认为此诗作于李白流放遇赦归来之后,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

参考资料:

1、薛天纬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68-169

2、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14-215

宣城见杜鹃花鉴赏

  此诗是感物而起兴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时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不能回到故乡去。青年时代,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不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觉得没有面目见蜀中父老。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诗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朗读
()

猜你喜欢

唐代李白

月出鲁城东,明如天上雪。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

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河汉挂户牖,欲济无轻舠.

我昔辞林丘,云龙忽相见。客星动太微,朝去洛阳殿。

尔来得茂彦,七叶仕汉馀。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

傅说未梦时,终当起岩野。万古骑辰星,光辉照天下。

与君各未遇,长策委蒿莱。宝刀隐玉匣,锈涩空莓苔。

遂令世上愚,轻我土与灰。一朝攀龙去,蛙黾安在哉。

故山定有酒,与尔倾金罍。

()

斗标建子仲冬月,晓天云掩残月魄。满城霜气利如刀,敝褐蒙头出不得。

旭日无光风伯怒,冰合水泉厚地裂。凭高旷望目力超,瀚海天山千丈雪。

波涛永閟蛟龙宫,原野深藏狐兔穴。南山榛栗尽枯死,出猎何人驰驷驖。

俄顷风收氛翳开,万里云天清帖帖。青旗飐飐酒家楼,杖头恰有钱三百。

何物小儿为侣俦,座上能诗有仙客。月斜醉倒花树下,铜龙漏下五十刻。

()

苍烟横晚江,江树不可辨。远山虢国眉,近山鬒不变。

谁将元气夜半翻,凌乱少陵好东绢。幽人绝流一苇航,应恨可人不相见。

千村万落路不通,恐有闭门忘世翁。孔明渐老安石卧,谁为苍生起卧龙。

须臾云树开苍茫,始识九疑分潇湘。良工出自何水部,妙思已落陈思王。

陈思王,今葛谢,袖中翛翛有造化。萧斋晏坐对图画,时发云霖润天下。

()

具区之水被三州,洞庭之树千万数。沉森浩㵿天下奇,灌木寒流此何许。

潘君抱朴山水人,日日策杖独行遍沧浪之滨。阳崖众目悦暄媚,忽逢阴壑如有神。

禹锁老龙铁索绝,拿云怒雨出洞穴。木号水呼竹石裂,众蛇从之互盘结。

蜕骨戌削杂鳞鬣,飕留风叶枸株橛。急流抨撞石罅跃,珠跳汞走斗瀺灂。

微茫上析河汉,注奔赴绕伯若方丈脚。山鬼伏窥木客泣,欲据恐被山伯抶。

仙老时下憩,濯足而晞发。招潘君兮子来共千岁以一息。

潘君归语衡山氏,仙之人兮不可以久留,吾恐一往与境俱失。

宣州兔肩毛劲如石,深醮金壶玄玉液。闭门夜半役鬼工,倏忽移来窅无迹。

支山谓潘君,张君高堂白粉壁,焚香日坐对,明月之夜风雨夕,仙伯谓我当来觅。

携君卷图愿写照障入怀袖,与君骑龙返无极。馀影终非世中物,谢绝宾客扃此室,门外有人勿与识。

()

宫车昔晏驾,鸿宝归亲贤。元后上圣姿,神龙潜虞渊。

乘乾奉天祐,皇极建冲年。百辟迎代来,凝命居清玄。

皇风仁偃草,一日周九埏。震霆雨作解,赫曦清旻悬。

除凶力摧虎,猰㺄犴重键。击冥走鬼魅,好问广询延。

急治热愿濯,从善坂流圆。响答朝至昃,万几无停宣。

泰否一往复,乾坤随转旋。昔自尧舜来,神化无此前。

声休度百王,九庙光蝉嫣。天禄永无疆,圣治终始全。

臣诗属先驱,三灵赫临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