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平晚行

麻平晚行

麻平晚行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译文

千里羁旅,多时离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游山玩水的兴致。

在山中寻找高高低低的戍道,远远近近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

山涧旁的草色丰富让人眼花,枝丫上的花朵繁多的让人叫不出名字。

但是即使在平麻,我的愁思何时才能停止。只有清肃的晚风和青猿凄厉的啼叫。

注释

麻平:

怀土:怀恋故土。

戍:防守边疆。

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羁心:亦作羇心,犹旅思,羁旅的愁思。

麻平晚行鉴赏

  怀土和倦游情这样的词是典型的羁旅思乡的象征。连续三首诗,诗人多次运用百年和千里这样的时间和空间交织进行的搭配,使得愁绪不仅仅弥漫在纸页上,更是充斥在整个空间里,并且随着第四维时间的推移更加的浓重。仿佛我们回到了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看到诗人的衣带正飘动,感觉到诗人的思绪刚刚开始。百年,和千里,又运用的夸张的手法,洪造得了氛围。

  戍道就是为了防守边疆而修的战道。王勃是非常渴望从戎报国的。在《滕王阁》中,他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柳宗元的《小石潭纪》中一段极其别致的描写:“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于是伐竹取道”。然而在此诗中,无论是心中的渴望还是自然的美景都无法吸引诗人,高低错落如何,远近鸣环又如何。作者在这里追对它们作了粗略的带过。

  涧叶繁密到无法细分颜色,山花也无法辨名。照理说,已经是迷花倚石的境界了。然而,即使见到了仙境般的景色,这种景色,现在仅仅作为诗人羁心的反衬了。诗中,一个才分色和一个不辨名,是不着一色,而写尽风流。其妙处类似于希腊神话中,征战十年怨声连连的士兵看到海伦之后,心甘情愿的留学卖命。(呵呵,跑题了)。

  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只道,我的愁思到哪里才会结束。言下之义就是还乡。独在异乡,那种孤独和凄凉,日暮都会浮现和膨胀。柳宗元的小石潭竟然让他凄神寒骨。所谓的“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竟然变成“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王勃朗读
()

猜你喜欢

唐代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

古人颂马自鲁駉,杜诗尤胜伯乐经。近代画马称曹韩,后来独数李龙眠。

世无神手有神马,眼底谁能分造化。邹阳示我轴有咫,惊绝纵横电光起。

定观始识任都水,马后金声出吴李。房星九点光殷殷,天文地类相斓斑。

龙媒无种世亦产,何必置牝宛代间。于今不乏十二闲,如此久堕文书寰。

前年禦戎急刍骑,何不引此踏贺兰。呜呼九骏安得归龙班,一匹可以当三千。

吾言亦能道塞渊,尔尚伏枥吾何言。

()
  

士生三代后,干名本其情。所叹少可知,科版猎空名。

二者齐亡之,何以为此生。此生幸长存,得失何复惊。

陶公但饮酒,千载名自成。

()

营门只阻羽葆幢,争似连云荫漕艭。护国清风四十里,百年人说老平江。

()

饥亡溺亡十亡五。载降之疫亡亡数。谁生厉阶令帝怒。

令帝怒,半为鬼。厉阶人,安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