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扬子江

渡扬子江

渡扬子江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译文

船行到江心的时候抬头远望,只见两岸的景色清晰地映照在辽阔的水面上。

扬子驿盖在树林的开阔处,而对面的润州城则矗立在群山中。

海的尽头岸边上阴暗幽静,江面上来自北方的秋风吹起了阵阵的寒意。

在枫叶掉落的淅沥声中,带来了秋天的讯息。

注释

扬子江:因有扬子津渡口,所以从隋炀帝时起,南京以下长江水域,即称为扬子江。近代则通称长江为扬子江。

桂楫:用桂木做成的船桨。指船只。中流:渡水过半。指江心。

空波:广大宽阔的水面。明:清晰。

扬子驿:即扬子津渡口边上的驿站,在长江北岸。属江苏省江都县。

润州城:在长江南岸,与扬子津渡口隔江相望。属江苏省镇江县。

边阴静:指海边阴暗幽静。

朔吹:指北风。吹读第四声,原作合奏的声音解,此处指北风的呼呼声。

淅沥:指落叶的声音。度:传过来。

渡扬子江鉴赏

  这是诗人从长江北岸的扬子驿坐船渡江到南岸的感怀之作。此诗写的是秋景:船儿随波漂流,晚秋的天空与水都很清净,扬子驿在树林中闪现出来,润州坐卧在起伏的山冈之中,海边和江边都是寒意浓浓,枫树叶落,传来淅沥之声。从江北的“林开扬子驿”到江南的“山出润州城”,读者似乎看见一条渡船正由北向南开来,还分明见到了诗人立在船头前后眺望的形象。末二句写船近江南,秋声淅沥,用一“度”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岸上落叶声飘过江面,送进船上诗人耳中的情景。全诗以“望”字贯通全篇,情文并茂,画面清新,构思巧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当年曹操在广陵(今扬州市)看到长江水面辽阔,水势汹涌,直呼为“天堑”,是“天之所以限南北也”。宋朝以前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尚少开发,所以常被视为边陲地区,对做官的人来说,派赴江南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诗人也不例外。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还算平稳,没有情绪上的反应,但是到了后四句情绪就开始波动了。他到了南岸,发现江边是荒凉阴暗的,江风带有寒气,再加上落叶淅沥的枫树林,诗人突然感受到萧瑟的秋天来了。其实秋天是由北而南的,诗人在扬子驿的时候没有察觉,而到了对岸就感受到这股秋意,这是有原因的。说起来他不是害怕节气上的秋天,而是担心前程上的寒意,因此触景伤情,兴起无名的烦恼,这是受到“得失心”的影响。

丁仙芝

丁仙芝,字元祯,曲阿(今江苏丹阳市)人,唐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仕途颇波折,至十八年仍未授官,后亦仕至主簿、余杭县尉等职,好交游,其诗仅存十四首。

丁仙芝朗读
()

猜你喜欢

唐代杜甫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

西海之西,天地翕合敷灵氛,天产天骨超昆崙。月窟而东而北几万里,是马乃能籋星辰。

踰渤澥,埽空冀北凡马群。曹将军是开元以来善画者,蚤以绝艺动紫宸。

不问骊黄与牝牡,笔力到处春无垠。往时尝见一二本,世之画者徒纷纷。

吴兴学士昔在词林馆,画人画马咄咄能逼真。玉堂朝日射碧瓦,琐窗晴雪吹青春。

文章之暇奉诏写龙种,冰绡万幅清无尘。此图神采更飘逸,妙处不减曹将军。

飞云满空散灵雨,五花凌乱晓湿苍龙文。人言此是明皇御爱者,天香滃郁飘满身。

瑶池渴饮雪滉瀁,霜蹄迥踏云嶙峋。黄须圉官似是太仆张景顺,自幼调马马亦驯。

想当牵来赤墀下,皎如飞龙下天门。山斋看画白昼静,丹粉如沐清心魂。

龙媒一逝九霄隔,龙沙泱漭霜风昏。纵今有马无善画,谁与写之传世人。

吴兴自有古作者,高风远韵不可闻。九原安得起公死,请公为我放笔电埽层空云。

陈君爱画不弱南金与西玉,百回展玩当炉熏。南金西玉可力致,嗟此神物夐然独立而无邻。

呜呼神物为物固有神,直恐变化为龙飞上清都紫薇之帝阍。

()
  
唐代杜甫

胜地初相引,余行得自娱。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

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

()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
唐代杜甫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

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

扁舟吾已僦,把钓待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