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xǐng)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shěn)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示三子创作背景

  元丰七年(1084年),陈师道的岳父郭概提点成都府路刑狱,陈师道因母亲年老不得同去,于是忍受了与妻子儿女离别的悲痛。将近四年以后,即1087年(元祐二年),陈师道充任徐州州学教授,才将妻儿接回到徐州这首《示三子》即是作于妻儿们刚回来之时,也是非常杰出的一首。

参考资料:

1、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648-650页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朗读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