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

台湾地方志。清李丕煜修,陈文达等纂。十卷,首一卷。丕煜,河北滦州(今滦县)人。康熙贡生,官南平、凤山等知县。文达,台湾县(今台南)人。康熙贡生,曾参加修纂《台湾府志》及重修《台湾府志》。凤山为清初台湾府三县之一,在台湾岛南部。此志参照两部府志和《诸罗县志》,补充采访资料, 于康熙五十年(1719)成书,凡十一万余字。卷首有山川、学宫图共十幅。正文分封域、规制、祀典、秩官、武备、赋役、风土、人物、艺文、外志等十志,含建置、山川、海道、文庙田、水利、坛、祠、水师防泛、赋役考、户口、杂记等八十六目。虽系该县首志,但不如《诸罗县志》详瞻。其中物产目载埔尖、虎皮秫、过山香、番麦、薯黍、米豆等二十八种粮豆作物,胡荽、白花菜、长豆、檨、释迦果、菩提果等六十余种蔬菜瓜果,莿竹、樟、楠、万年青、佛桑、龙舌草等八十多种竹木花草,鹿茸、紫萍等四十多种药材,海鸥、海翁、鹿等一百四十多种禽兽虫鱼,还有二十多种常见商品。为该志最有价值的一目。山川、赋役、庐舍、器用等志目较府志和《诸罗县志》为详。灾祥记康熙二十五、五十、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年地震,颇为重要。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影印
()
台湾地方志。清余文仪、王瑛曾修纂。十二卷。文仪另有《(乾隆续修)台湾府志》已著录。瑛曾字玉裁,江苏无锡人。乾隆举人,屡官知县。旧志为时已久,为增新内容,乾隆二十八年(1763)王氏邀台籍乡贤、儒学重修此志。计有舆地、规制、风土、田赋、典礼、学校、兵防、职官、选举、人物、杂志、艺文等十二类目。志前冠有凤山县全图。凡二十余万字。虽以康熙旧志为蓝本,但体例有别,内容更为翔实。征引文献,均注出处。尤于山川。详载方位道里,可补旧志缺略。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台湾文献丛刊》本和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
一名《凤山采访册》。地理杂志。清卢德嘉纂辑。十部,首一卷。为纂修《台湾通志》,于光绪二十年(1394)成是编,约三十三万字。卷首有案由、旧志原委,详叙此册纂辑过程。正文分地舆、 规制、职官、科目、列传、列女、艺文七门,按干支排列十部,含沿革、疆域、路程、诸山、诸溪、港澳、水窟、鱼堰,街市、番社、书院、碑碣、兵事等六十七目。其中“案由”一节实为台湾地方志发展简史,颇为珍贵。疆域包括各里、庄社、田园、户口,数据精详。诸山目分左、中、右三大支脉记载二百余条大小山脉(原题一百五十九座);诸溪目载溪、沟、港,澳;水利目载陂泽、潭、池塘、水库、鱼堰。所载火山、温泉、森林、岩石、动物、植物,多具自然景观资料。城市、街道、港口、集镇、村社、学宫、书院、名胜、古迹和语言、风俗等文化景观资料也十分丰富。收载人物传记、简历册、人名录数以千计,以清代人物为主。碑碣目共录木石碑铭五十余通,广涉该地法制、工农业生产、学校教育等内容。兵事以乾隆朝至咸丰朝为主。多系原始资料,为一般史志所不及。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分复印原书和校点铅印两部份,附有索引。
()

禅客忘机地,舂锄尔亦灵。飞来万点雪,巢破一林青。

晚濑明拳足,秋萝退阁翎。山神护说法,吹断草风腥。

()

举头何处认京华,凤阁层层出乱霞。

山势转来双径曲,水声分去一川斜。

丹青隐映林间焙,黑白微茫石上畲。

遇兴每须穷日夕,槛边修竹砌边花。

()

十年虎溪老,却上羌山岑。今回江西去,与人传法音。

()

谷虚聊应物,云出本无心。猿鹤空相怨,旧庵松桧深。

()

结束战袍骑战马,冠军将军宛如画。

前呵小驻来美堂,箭去弓鸣飞鸟下。

青林路转入岧峣,湖亭海观争为高。

谁知凤舞龙飞外,虽有楼阁横云霄。

回旋左右皆游历,人物江山两英特。

风流标致梅岭梅,磊落胸襟石林石。

侧身更上天上行,好风吹下笑谈声。

山神川后领要束,遁走虎豹藏蛟鲸。

摩挲苔藓题诗去,万鼓声中白题舞。

众宾捧酒寿主人,将军自是擎天柱。

看山看水时一来,钱塘吴越何小哉。

指点中原百城在,功名逼人有机会。

()

已穷阿合胜,更作咮轩游。

不尽山河大,无根日月浮。

吾身元是幻,何物疆名愁?久觅卓庵处,是间应可留。

()

片帆遥挂晓风寒,划破丹溪雪浪宽。高下势凌云鸟路,沿洄影倒荻芦滩。

烟生隔浦迷兰棹,雾锁长空失鹢翰。六载饱谙尘海味,愿言西渡控归鞍。

()

一带渔家住海边,乌鱼捕得庆盈船。正头肥美回头劣,入市人人问价钱。

()

巧制蛟螭灯夕逢,盘旋屈曲肖形容。家家竞放连珠炮,多少儿童呼弄龙。

()

堪笑乡愚寡见闻,些些曲直竟难分。欲教省事凭何法,罚个槟榔便解纷。

()

士女纷纷到八庄,元宵三日正迎王。乞糖乞米求多福,一倍还须两倍偿。

()

乡人有子娶新娘,待到三朝始拜堂。若问何仪为执贽,荷包个个绣鸳鸯。

()

凤梨山下是侬家,郎若閒时来吃茶。采叶为丝成几两,寄郎城内换绵花。

()

郎来视妾纺绵花,妾纺绵花郎卖纱。花价怕昂纱怕贱,莫教容易看摇车。

()

三日斋坛致礼同,俄看飞絮已漫空。诚孚未觉天心远,瑞应元知世运隆。

香爇龙涎酬景贶,占凭鸡骨报年丰。多情欲和阳春句,冻笔呵成愧未工。

()

江汉功成召命新,南来泉上问山人。时哉春暮还灵雨,久矣吾衰更老亲。

万里长安天在望,千秋淮海水如神。相过莫怪频留坐,话到平生字字真。

()

两年未报岭南书,却向湖南候起居。赤壁山高三国后,洞庭波阔九歌馀。

楼临江渚曾招鹤,节过乡关不问鱼。淮海相逢同吊古,岳阳回首意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