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泐

宗泐[lè](1318—1391),明代僧人,俗姓周,字秀潭,号全室,原籍黄岩,出生地今属温岭市。幼年被临海周氏收为养子,8岁到临海城内天宁寺求师,后赴杭州净慈寺,名僧大欣(号笑隐)试以《心经》,出口成诵,遂得剃度。居净慈寺数年,精研藏经。诗文为虞集、黄溍、张翥等名家所推重。书法工篆隶。<br>大欣历为

()

宗泐[lè](1318—1391),明代僧人,俗姓周,字秀潭,号全室,原籍黄岩,出生地今属温岭市。幼年被临海周氏收为养子,8岁到临海城内天宁寺求师,后赴杭州净慈寺,名僧大欣(号笑隐)试以《心经》,出口成诵,遂得剃度。居净慈寺数年,精研藏经。诗文为虞集、黄溍、张翥等名家所推重。书法工篆隶。


大欣历为名刹住持,宗泐追随左右。大欣卒,归里,居云岭、柴箨岭、天宁寺等处。元末,住持杭州上天竺寺。明初,住持南京天界寺。明洪武九年(1376)春,太祖朱元璋到天界寺,与宗泐谈话,称其知书识礼,呼为“泐秀才”,以后常召宫中谈佛学。十年,奉太祖之命,率佛徒30人出使印度取经。涉流沙,翻葱岭,遍游西域,到达印度,往返10余万里,至洪武十五年回南京,取回《庄严宝玉》、《文殊》等经。授僧篆右善世,仍居天界寺。又奉诏作赞佛乐章,得太祖嘉许。后以遭忌,退居凤阳槎椰峰。太祖亲书“寂寞观明月,逍遥对白云,汝其行哉”相赠。十九年,受胡惟庸案牵连,有司奏论死,太祖悯之,得免死,仍回天界寺。


晚年回浙江,住持江浦石佛寺,寻卒。著有《全室外集》9卷、《全室续集》1卷、《西游集》1卷;与如阿玘重注《心经》、《金刚经》、《愣伽经》3种刊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 宗泐

亦称《金刚经注解》。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注释书。成书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内容为两部分,先明《金刚经》五重义:一初释法名、二辩实相体、三明无住为宗、四论断疑为用、五判大乘为教相;后依经文顺次注释,注文前加注字。自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始,将经文分为二十七段,谓之二十七疑,每一疑加一标题,再一一予以详释。见载于明《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及《嘉兴藏》等。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宗泐

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是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注释书。书前有《御制心经序》一篇。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一引文,略述《心经》传译的情况和《心经》大意;后一部分为经文注释,依经文顺序逐句注释。见载于明《永乐北藏》、《嘉兴藏》及清《龙藏》。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宗泐

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八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注释书。书前有明洪武十一年(1378)七月初十日的圣旨及宗泐、如玘的《进新注楞伽经序》,书后有翰林学士宋濂的《新撰楞伽经后题》。是奉旨注解三经之一种,完成于明洪武十一年七月,同年即奉旨刊板印行。经注前有引文,略述《楞伽经》几种译本及此经大义。以下依经文顺次注解。所录原文称本,注文前加注字。见载于明《永乐北藏》、《嘉兴藏》及清《龙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