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庆

郑元庆(1660—?),字芷畦,归安(今湖州)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七年,卒于世宗雍正八年以后不久,年七十余岁。一生贫穷,四方奔走,混迹幕府。幼年从叔父学《易》、《礼》,后穷研经籍,亦通史传、金石文字。覃思著述,期有用于世。毛奇龄、朱彝尊、胡渭并折行辈与交。侍郎李绂、尚书张伯行亦雅重之,欲

()

郑元庆(1660—?),字芷畦,归安(今湖州)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七年,卒于世宗雍正八年以后不久,年七十余岁。一生贫穷,四方奔走,混迹幕府。幼年从叔父学《易》、《礼》,后穷研经籍,亦通史传、金石文字。覃思著述,期有用于世。毛奇龄、朱彝尊、胡渭并折行辈与交。侍郎李绂、尚书张伯行亦雅重之,欲荐而未果。晚更研穷经义。其著书处名鱼计亭,亭前莳花叠石,图书盈架,庭后有方池,大旱不涸。诸友过从,相与徵文考献,永日忘疲。生平慕郑子真之为人,自号郑谷口。著有《周礼集说》、《周易集说》、《诗序传异同》、《礼记集说参同》、《家礼集说参同》、《丧服古今异同考》、《悔运仪》,大多散佚。早年所作《二十一史约编》、《石柱记篆释》5卷传世。还应湖州知府陈一夔之请,编写《湖录》,共120卷,先后七易其稿,历时8年完成,成为州府修志样本。后《湖录》散佚,1920年嘉业堂刊行《湖录经籍志》6卷,系残存《经籍志·集部》部分。

行水金鉴 郑元庆

清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编辑。共175卷,卷首附图1卷。收录自《禹贡》以下、清康熙末年(1722)以前有关黄河、长江、淮河、运河、永定河等水系的源流、变迁和治水的文献资料。主编傅泽洪字稚君,镶红旗汉军,曾任淮扬道河官,尝寒暑风雨于泥淖畚锸间二十余年,富有治水经验。该书侧重于河道兴废及河堤闸坝疏筑塞防的经验教训,兼论官司、夫役、河道钱粮、漕规漕运等事,目的是要供治水者借鉴,故曰《行水金鉴》。体例上按照水系进行分类,每类中再按照朝代先后编排。所收编的资料十分丰富。凡《禹贡》、《河渠书》、《沟洫志》、《水经注》,两汉魏晋南北朝帝纪列传及各种地志悉行辑录,庶求完备。新旧《唐书》无河渠志,则凡纪传所有,无不登载。宋金元三史除《河渠志》外,如纪传、五行、百官诸志,捃拾靡遗。明代则据《明实录》、《明会典》、《明史稿》及各省通志、府州县志,旁及碑版、稗史、小说。对历代治河名臣著作,如潘季驯《河防一览》、万恭《治水筌蹄》、靳辅《治河书》、张伯行《居济一得》等摘录尤多。几乎囊括了当时所能见的文献图籍。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谈水道者,观此一篇,宏纲巨目,亦见其大凡矣。杨寿楣评价说:凡讲求水政者

()

石柱记笺释 郑元庆

名胜志。清郑元庆(1660—?)撰。五卷。元庆有《行水金鉴》已著录。是编乃为唐颜真卿《石柱记》所作之笺释,成书于康熙间,凡三万余字。前列《石柱记》原文,后为其考证辨误。凡山川、湖塘、溪泽、陵墓、宅院、古器之得名、所处位置、方圆、物产、古迹、掌故等均一一为其核证,极为谨严,所引诸书约百种。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称其笺释最为不遗余力。有《四库全书》本,《粤雅堂丛书初编》本,又有《丛书集成初编》本。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收录,可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