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清

王奕清(1664—1737)清太仓人。字幼芬,号拙园。王时敏之孙,王掞长子。其曾上祖是明末万里内阁首辅王锡爵,家族不乏科考得意者,成为名副其实的簪缨之家,在江南一带被盛传“一门两宰相,父子三进士”,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三十六年主贵州乡试。迁司经局洗马,四十六年任

()

王奕清(1664—1737)清太仓人。字幼芬,号拙园。王时敏之孙,王掞长子。其曾上祖是明末万里内阁首辅王锡爵,家族不乏科考得意者,成为名副其实的簪缨之家,在江南一带被盛传“一门两宰相,父子三进士”,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三十六年主贵州乡试。迁司经局洗马,四十六年任四川学政。迁少詹事,五十二年充日讲起居注官,进詹事。六十年春父疏请建储忤旨,命以额外章京代父谪戍乌里雅苏台。雍正四年(1726年)以附年羹尧,再谪戍阿尔泰军前效力。乾隆元年(1736年)复官詹事,管少詹事事,卒于任,时年七十三岁。博学多才。善书,画精花卉,曾与王原祁、宋骏业、禹之鼎等三十人合作《芷仙书屋图》。与王原祁等奉敕编刊《御选历代诗余》,奉敕主编《钦定词谱》《钦定曲谱》等。著有《词人姓氏》《历代词话》等。

历代诗余 王奕清

原名《御定历代诗余》,一百二十卷。本书系康熙四十六年(1707)清圣祖御定,由侍读学士沈辰垣、王奕清等搜罗旧集,编定而成。所录自唐至明计一千五百四十调、九千余首,厘为一百卷;又有词人姓氏十卷,词话十卷。据考,梁代吴声歌曲,已句有短长,音多柔变,渐近小词;唐初作者云兴,诗道复振,所以将变而不能变;及至唐中叶,杂体日益,于是竹枝、柳枝之类先变其声,〔望江南〕、〔调笑令〕、〔宫中三台〕遂变其调,但仍载于诗集中,不别为一体。至于五季,词格乃成。其歧为别集,始于冯延巳之《阳春词》;其歧为总集,则始于赵崇祚之《花间集》。自宋初到明末,沿波迭起,撰述弥增,但求其囊括历代之精华,为诸家之总汇者,为数不多。由此,本书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它兼收并蓄,不主一隅,众美兼收。至于求考诗人词者爵里,足可为资;辨证妍媸,可以为倚声之律。其网罗宏富,尤极精详,可谓有词选以来集大成者。书中诸调次第,以数字多少为断,不沿袭《草堂诗余》之强分小令、中调、长调之名,也为一洗旧本之陋。有《四库全书》本。

()

钦定曲谱 王奕清

简称《曲谱》。由清代人王奕清等人奉康熙敕命,考寻旧调编辑而成,所以称为钦定曲谱。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全书分14卷。其中卷首刊载诸家理论,以及九宫谱定论。该书正文包括北曲谱4卷,以《太和正音谱》为底本,共收335个曲牌;南曲谱8卷,以沈璟的《南曲谱》为底本,收各调引子112支,过曲472支,慢词28支,近词37支,以及各调的尾声总论,共收811个曲牌。书后附有1卷刊载失宫犯调的曲谱,收引子8支,过曲42支。南、北曲谱都按宫调排列目次,对其中的每句曲均注明句式、四声和韵角,对旧谱中的错字误字,均加以更正,附注在后,而对于北曲中的入声字,则均注明宜作何声。南曲并点明板位的所在,体例比较完备。是为使倚声者知别宫商,赴节者咸谐律吕。用以铺陈古迹,感动人心的一部官方曲谱。该谱有清代康熙年间内府刻本;《四库全书》本;《扫叶山房》石印本;《万有文库》本等版本。

()

历代词话 王奕清

词话总集。清王奕清编。十卷。奕清系康熙朝詹事,曾受命编修《钦定词谱》。此编摘录历代词话著作,总成约二十万字。以内容分时代编排,不论词话作者之时代。卷一、卷二为唐代,卷三为五代,卷四至六为北宋,卷七、八为南宋,卷九为金、元,卷十为明代。分条录写,注明原书名。全书主要辑录历代古籍当中有关词学的遗闻佚事和词调的沿革流变、品评参订等言论。自唐至明,凡是涉及词学的内容都在择取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