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圭璋

唐圭璋(1901年1月23日—1990年11月28日)字季特,江苏南京人,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生。6岁从父读私塾。13岁进南京市立奇望街小学,1915年毕业; 秋,考入南京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师范毕业后,留校任附属小学教师,旋又至六合县西门平民小学任教。1922年夏,考入

()

唐圭璋(1901年1月23日—1990年11月28日)字季特,江苏南京人,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生。6岁从父读私塾。13岁进南京市立奇望街小学,1915年毕业; 秋,考入南京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师范毕业后,留校任附属小学教师,旋又至六合县西门平民小学任教。1922年夏,考入东南大学。1928年中央大学 (原东南大学改) 中文系毕业,后在南京江苏省立第一女子中学任教,并在中央军校教授历史。1934年又与吴梅等组织如社、定期集会作词。1935年任国立编译馆编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中央军校西迁成都任教。1939年起任重庆中央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1946年回南京。不久失业,后在南京通志馆任编纂,旋任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1949年回中央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0年9月,参加苏州华东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后分配到长春会计专科学校和东北师范大学任教。1953年秋,调任南京师范学院任中文系教授。嗣爲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任国务院古籍整理顾问,南京市人民代表,江苏省政协委员,作协江苏分会委员,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南京市文联副主席。曾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编著有《全宋词》、《宋词四考》、《辛弃疾》、《全金元词》、《温韦词之比较》、《李后主评传》、《云谣集校释》、《敦煌词校释》、《词的作法》等。

全金元词 唐圭璋

唐圭璋编。金元词总集。共收录金元两代词人282家,词7293首。其中金代词人70家,词3572首。元代词人212家,词3721首。体例与作者所编《全宋词》相同,以人系词,按时代先后为序,依次编录诸家词作。每一词人下多列有小传,所列作品多注明出处。如在元好问名下,注明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德明子。生于明昌元年(1190),兴定三年(1219)进士。天兴初,入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年六十八。有《遗山集》。于作品后注明:以上一百零三首,见石莲庵汇刻《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本卷五,间以南塘本及罗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本校订。其后又加有长篇案语,考述各本异同。所用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对于清末各家所辑刊的词集,如王鹏运刻刘因《樵庵词》,江标刻张野《古山乐府》、程文海《雪楼乐府》、萨都刺《雁门集》,朱孝臧刻邱处机《磻溪词》、张伯淳《养蒙先生词》、陈栎《定宇诗余》、安熙《默庵乐府》、李道纯《清庵先生词》、赵雍《赵待制词》、张雨《贞居词》、谢应芳《龟巢词》等,多非善本,该书均据善本、足本予以补正。各词集因版本不同,卷数及所收词篇目均不相同,该书均予比较,选择完本,对

()

全唐词 唐圭璋

词总集。今人唐圭璋编。十卷。此书旨在收录唐代全部词作。

()

全宋词 唐圭璋

词总集。今人唐圭璋编。五册。此书旨在收录北、南二宋全部词作,编者一九三一年着手编纂,一九三七年初稿竣事,商务印书馆一九四○年出版。一九六五年重新增补改编,共录入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家,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残篇五百三十首。是编断限,上继《全唐诗》中之五代词,下及一二七九年南宋之亡。凡唐五代词人入宋者,俱以为唐五代人,凡宋亡时年满二十岁者,俱以为宋人,仅入元仕为高官如赵孟頫者除外。是编以作者为经,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采用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底本有讹夺者,尽可能以他本校补,并一一注明自出。宋人话本小说中往往载词,多出依讬,此编择其大致可信为宋人所作者,辑为《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宋人依讬神仙鬼怪词》。元明小说中词题为宋人者,辑为《元明小说中依托宋人词》,以上三种著于编末,列入附录。依托之词或可考见撰人者,均加按语于后。全书用新式标点,并附引用书目、作者索引,便于查检。唐氏深于词学,是编对词学研究中诸多错误有重要订正。素以收录全面、考校精当而蜚声词坛。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出版。唐氏又辑成《补遗》,载于《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

()

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

古代诗词选本。唐圭璋著。是编选录唐五代词56首、宋词176首予以简释,专门分析词的章法结构与艺术技巧,诸如词之起结、过片、层次、转折、脉络、语言、声韵、气魄以及对自然景色之描绘,人物形象之刻画,情感心态之表达等,皆细加阐释,细致人微,语多精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该书原为1940年著者在重庆中央大学教授词学时的讲稿,意在辅导学生领会词旨。其中宋词部分是在朱祖谋《宋词三百首》的基础上增删而成。原稿没有唐五代词,此次出版增选唐五代文人词14家。从而使该书基本体现出唐五代宋词的发展概况,词家的风格、流派特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