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子正

钱子正,明诗文家。原名蒙,字子正,以字行。无锡(今属江苏)人。生于元末,明洪武初 曾任韩城知县。与弟钱子义,族子钱仲益并有 诗名,称为“三钱”。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评 其诗“随意抒写,既无深意,又乏隽才”,“惟古 体差为清健耳”。著有《绿苔轩集》。生平事迹 见《明诗纪事》甲

()

钱子正,明诗文家。原名蒙,字子正,以字行。无锡(今属江苏)人。生于元末,明洪武初 曾任韩城知县。与弟钱子义,族子钱仲益并有 诗名,称为“三钱”。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评 其诗“随意抒写,既无深意,又乏隽才”,“惟古 体差为清健耳”。著有《绿苔轩集》。生平事迹 见《明诗纪事》甲签卷一六。

三华集 钱子正

明诗总集。无锡钱子正及其弟钱子义、侄钱仲益3人诗合刻。由钱仲益族子钱公善等人于正统年间刊刻。共18卷。现有《四库全书》本。卷1至卷6为钱子正《绿苔轩集》,集前有洪武二十四年(1391)王达序。序谓:吾观子正钱先生诗,所谓不求传而自传者也。昔先生虽以赀雄一郡,惴惴寡言,惟事经史,闻人一善,若出诸己,仁厚廉节,保而弗遗,故其为诗,不独挟飞霞,簸明月,怡然于万物之表而已矣,且关于世教而有警于浇沴之俗焉。若曰‘天性不可夺,恩爱情乃使’,若曰‘片言大义重,一笑黄金轻’,此皆卓然可见,不为世之清浊而废德者也。鸣呼,先生之诗,曷得而弗传耶!卷7至卷10为钱子义《种菊庵集》,集前有洪武八年(1375)自序。自序谓已读前人咏史诗后,不自揣量,窥窃陈编,类出黄帝鼎已降泊赵宋厓山,共一百五十题,各还以七言一首。因而其诗中3卷为《读咏史诗》,1卷为杂咏诗,卷11至卷18为钱仲益《锦树集》,集前有正统二年(1437)魏骥序。序谓:其作也,丽而不浮,奇而不僻,易而不俚,而有诗人之体裁者乎,是宜为其族之子孙裒辑之,以脍炙人口也。是集之所以名《三华》,因3人皆钱氏之英华的缘故。其3人诗,皆赖此集得以流传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