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李宗吾(1879年2月3日—1943年9月28日)著名“厚黑学”发明者和报刊撰稿人。四川富顺(今自贡市)人。<br>1879年2月3日生。原名世楷,字宗儒,后改宗吾,自号厚黑教主。<br>1887年入塾读书。<br>1899年就读于自流井三台书院,次年转炳文书院。为清末秀才。<br>1904年春入四川高等学堂,被分到优级

()

李宗吾(1879年2月3日—1943年9月28日)著名“厚黑学”发明者和报刊撰稿人。四川富顺(今自贡市)人。


1879年2月3日生。原名世楷,字宗儒,后改宗吾,自号厚黑教主。


1887年入塾读书。


1899年就读于自流井三台书院,次年转炳文书院。为清末秀才。


1904年春入四川高等学堂,被分到优级理科师范班学习。为四川早期同盟会员。


1908年在富顺中学先后任教习、监督(校长)。辛亥革命后,就任四川审计院第三科科长、四川官产清理处处长等职。


1912年2月25日,孙少荆主办的《公论日报》在成都创刊,在该报以连载文章的形式,每天发表他的愤世嫉俗的游戏文章,即后来印成的单行本《厚黑学》一书。1914年担任富顺县视学,后又改任设在江油县的省立二中校长。


1916年调任省视学。


1918年任省长公署教育科副科长。


1920年回乡继续潜心钻研他的“厚黑学”。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再次入省府长期担任编纂委员。


1935年初,担任四川省政府政闻编审委员会委员,并继续为报纸撰写稿件。抗战爆发前后,为《华西日报》等成、渝报纸先后撰写了《厚黑丛话》、《厚黑传习录》、《怕老婆哲学》等连载文章。


1938年10 月13日,又在成都《新新新闻》开始连载《厚黑琐言》。此后隐居自流井,埋头著书立说。


1940年12月,赴重庆青木关拜访著名传记文学家张默生。后到重庆,旅居《新蜀报》馆、《国民公报》社,修订重印他的几种著作。与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相识,并请吴为其书籍题写封面。


1943年春再去北碚与张默生话别,不久返回自流井。同年9月中风逝世。


所著《厚黑学》,初在“成都《公论日报》逐日登载,读者哗然,中卷仅及其半”,“受友人劝告,遂中止”。1917年,成都《国民公报》社曾将其上卷刊行一小册,唐倜风、谢绶青为之作有序跋。1927年,《厚黑学》全文刊于他所著的《宗吾臆谈》内。30年代初,上海《论语》半月刊曾经转载。1934年春,《厚黑学》在北平首次刊为单行本,内容计分绪论、厚黑学原理、厚黑经、厚黑传习录、结论等5章,由北平立派社发行。1936年在成都再版,旋即售罄。1938年因索阅者众,于成都再重印。该书由于客观上揭露了旧官场的丑恶现象和社会道德的沦丧,在全国有着较大影响,被称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写不出”的“奇书”。他还著有《中国学术之趋势》、《考试制度之商榷》、《心理与力学》等书。

厚黑学 李宗吾

被社会视为一部愤世嫉俗之作。一部剖析旧时政治上阴谋及官场的惯用手腕的力作。作者李宗吾,自流井人,自称是与儒教孔子、佛教释迦牟尼、道教老子并列的厚黑教主。1912年,《厚黑学》以连载形式在《公论日报》发表,后出单行本。之后又陆续发表用四书句法撰就的《厚黑学》、仿宋儒语言体的《厚黑传习录》。抗战时期,在成都《华西日报》又连载《厚黑丛话》。厚黑学是以厚、黑作为标准判断历史人物。认为古往今来凡建功立业、称王图霸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都是面厚心黑之人。宗吾遍检诸子百家,读破二十四史,期望得到历史的真谛,终于发现:如果不是彻底的厚颜与黑心,就不可能成为大奸大雄。他把这一认识系统化理论化,写成轰动一时的奇书《厚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