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昆

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年一说为1800年,一说为1830年,有待新材料确证。道光至同治年间(一说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在北京以说书为业,曾一度为礼王府供奉。以自编自演《龙图公案》(又名《包公案》)闻名京都,说唱技艺之高超,倾动一时。金梯云《子弟书·咏石玉昆》谓其:“高抬

()

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年一说为1800年,一说为1830年,有待新材料确证。道光至同治年间(一说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在北京以说书为业,曾一度为礼王府供奉。以自编自演《龙图公案》(又名《包公案》)闻名京都,说唱技艺之高超,倾动一时。金梯云《子弟书·咏石玉昆》谓其:“高抬身价本超群,压倒江湖无业民。惊动公卿夸绝调,流传市井效眉颦。编来宋代包公案,成就当时石玉昆。是谁拜赠先生号?直比谈经绛帐人。”其曾于闭关多年之杂耍场中说书,场地虽破旧不堪,然门庭若市,座无虚席,“红牌斜挑破园门,多人出入如蜂拥”,“一望院中车卸满,到棚内遍观茶座过千人”(同上)。其说唱技艺引人入胜:“他款定三弦如施号令,满堂中万籁俱寂,鸦雀无闻。但显他指法玲珑嗓音嘹亮,形容潇洒字句清新。令诸公一字一夸一句一赞,合心同悦众口同音。”“恨不能进身承受先生宠,意欣欣替他得意自己也提神。”(同上)又据富察贵庆《知了义斋诗钞》记载,石玉昆傲视王侯,不慕名利:“性孤僻,游市肆间,王公招之不至。”“大笠飘飘野鹤群,为底朱门无履迹。”其代表作品《龙图公案》,后经人记录、整理,分别成为章回小说《龙图耳录》和《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别名《七侠五义》),后者被誉为侠义公案小说的压卷之作,久传不衰。此外,其所创唱腔,后来成为著名的杂牌曲子之一,人称“石派书”或“石韵书”。生平事迹见赵景深《银字集·关于石玉昆》(1946年3月永祥印书馆出版)、李家瑞《从石玉昆的〈龙图公案〉说到〈三侠五义〉》(《文学季刊》第二期)、阿英《小说二谈·关于石玉昆》(1958年5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河北省历代著名作家传略编写组《石玉昆及其〈三侠五义〉》(《河北文学》1961年第4期)。

三侠五义 石玉昆

《三侠五义》,作者为清朝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