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译文

萧索凄冷的秋天夜晚,豆大的泪珠从我的脸上滑落。枕头和竹席微微的发凉,我翻来覆去全然没有睡意。我残存着醉意,就快要醒来。在半夜时分起身,月光明媚得如同白绢一样,夜空如同水一般绵软平静。

台阶下面“纺织娘”悲哀地啼叫这寒凉的秋天。秋风吹向院子里的树,夜晚悄悄,屋内的门也紧闭了起来。只可惜在旧时携手一起经历欢愉的地方,相思一夜就将人折磨的萎靡不振。

注释

萧索(xiāo suǒ):萧条冷落。

珠泪:珍珠大小的眼泪。

坠:指眼泪滑落。

枕簟(diàn):枕头和竹席。

展转:即“辗转”,翻来覆去。

浑:全。

寐(mèi):睡觉。

残酒:残留的醉意。

中夜:半夜。

练:柔软洁白的织品。

阶:屋前台阶。

啼(tí):啼叫。

络纬(luò wěi):即蟋蟀,一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风:秋风。旧说以四季分配五行,秋令属金。

重(chóng)门:屋内之门。

旧欢:旧时的欢愉。

思量(liáng):思念、回忆。

一夕:一晚。

憔悴(qiáo cuì):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参考资料:

1、陈如江,胡言午.梦里不知身是客 南唐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8

2、丁国成,迟乃义.中华诗歌精粹·上.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997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8

4、费振刚.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南唐二主暨冯延巳词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98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创作背景

  词人此词写于南唐(937年-975年)后期,其时南唐受周、宋威胁,岌岌可危,词人自身在朋党倾轧中屡遭贬斥,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词人忧心国事,壮志未酬,但迫于时代限制不得不含蓄隐晦地表达,只好通过闺中怨妇的内心视角写下了这首《鹊踏枝》。

参考资料:

1、李晓飞.论冯延巳词“悲喜综错、盘旋郁结”的艺术风格及成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7:13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鉴赏

  起句“萧索清秋珠泪坠”,前四字写景,点明时节;后三字抒情,表现主人公在伤感落泪。起句情与景的交融,渲染了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以下由此出发,层层深入,情与景同时推进。“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枕簟微凉,说明时至秋令;辗转无寐,则言主人公心事重重。同时“萧索清秋”象征着南唐王朝衰败的时局,抒情主人公的“珠泪坠”也暗示词人因忧心国事而难过。

  “残酒欲醒中夜起”,继续承接前面词意,表明主人公睡前曾借酒消愁,暗合“珠泪坠”的意象,睡后又起,则对应“展转浑无寐”。“起”字在这里起关连作用,为全词“词眼”,下面所有词句,都接续这字,描绘“起”后情景。“月明如练天如水”。因“起”而见寒色。

  下片转而描写室外近景,转换为视觉、听觉,“阶下寒声啼络纬”,庭阶传来冷冷的“纺织娘”的啼叫声,“寒”带感情色彩秋夜劲风,庭树瑟瑟,静悄悄的重门关闭着,“悄悄”,言其静谧,衬托主人公心境的——凄清。

  “阶下寒声啼络纬”,因为“起”而听秋虫啼叫;“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因为“起”而闻秋风吹院门。这时,主人公的残酒大概已经大醒,面对清秋之夜,踱步庭中,相思之情荡漾心中,想起了与情人相处的甜蜜日子——“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主人公认为值得自己珍惜的是旧时欢愉的携手之地,想念了一个夜晚,人变得如此的憔悴,正是相思成病。

  直到这最后,作品才归结出题旨,表达对旧时欢愉的深深怀念之情。这首词的最大艺术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景中寓情,情发于景。词中“萧索清秋”象征南唐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的现实。词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已怨妇的内心视角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冯延巳朗读
()

猜你喜欢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穷阴塞玄冬,万里起墨色。爰有子陵之徒住在溪上头,渺渺孤舟钓风雪。

玄冥尸化枢,天地为冰壶。雾散烟销野马死,溪山佳处好隐居。

繁霙舞空云黯淡,长风捲海天模糊。壮哉滕六大有意,为我渔家扫出万幅真障图。

真障图,世莫比,一钓鲔与鳣,再钓鲂与鲤。三钓鲸与鳌,生杀在钓饵。

失之何足羞,得则良可喜。今者得鱼亟烹之,妇曰有酒无忧矣。

须臾烂醉卧蓬窗,船头雪深尺有咫。酒醒推蓬一开眼,茫茫万境白於纸。

乃知江湖之上多高人,借有驷马高车安肯起。雠太公,友严子,何妨老作烟波士。

湖之滨,江之澨,书可读,谷可艺,君将忘筌予避世。

()
 

何年楮先生,结此太古骨。飞龙蜕胾肉,馀甲裹枸橛。

神根发生理,元气日勃勃。彭城已廿载,此骨长不没。

()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