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北宋徽宗崇宁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参考资料:

1、王双启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第75页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鉴赏

  北宋徽宗崇宁。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作为重九的应节之作,小晏这首词是很特别的,他把悲秋、登高、怀人等等传统的题材和写法统统抛却,一反常情,说柳叶落实愁眉淡了,黄花开是笑靥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华享乐气氛,简直把重阳写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这一特点很值得玩味的。王灼说小晏作此词“无一语及蔡者”,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借机攀附权贵,是对作者的赞赏。然而,王灼似乎看得浅了。仔细品味起来,小晏非但没有阿谀蔡京,这种一反常规的写法,未尝不是对蔡京的讽刺:“九日悲秋不到心”,别人都悲秋,那是因为很多不如意,你蔡京位极人臣,百事顺遂,悲秋怎会到你的心上:“绮罗丛里胜登临”,别人都去登高以避灾祈福,你蔡京大富大贵,哪里用的着这一套,偎红倚翠,饮酒享乐就是了!从这个角度来读这首词,不是很有意味吗?

晏几道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朗读
()

猜你喜欢

云飞大野晓模糊,水国微茫一雁呼。风起四檐翻玉树,天移万象入冰壶。

子卿持节终归汉,裴相乘虚急破吴。五稼从兹兆丰稔,老农争说往年无。

()
 

秋风落叶露为霜,美人去我天一方。只知朔雁翔南去,宁解鱼书可寄将。

分开尺素云生手,濯濯芙蓉倚杨柳。金丹荧荧伏鼎灶,宝剑时时拂河斗。

仙韶本是清都乐,欲奏人间舞群兽。去年送别吴王台,屐齿微踪长绿苔。

相思每望秦川月,寄信俄逢越使来。越使能寄书,不知书中意何如。

君能寄诗卷,不知我肠车轮转。李白上天鲍照没,此声何处君留得。

霞为衣兮月为泽,金光草兮换君骨。二子雄风不可寻,九霄星露夜沉沉。

但看一片千年月,悬向青天照我心。

()
 

溪毛圃芽鲜芳殊。吴侬恒食饶嘉蔬。今年大馑百年无。

百年无,柰空肠。龁野草,同牛羊。

()
唐代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
唐代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病欲疏一作: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