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端午

和端午

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注释

竞渡:赛龙舟。

讵(jù):岂,表示反问。

殒(yǔn ):死亡。

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端午鉴赏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朗读
()

猜你喜欢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

猎火宵明雪半乾,于菟尽缚血斓斑。城门铁骑冲云出,塞岭金笳奏月还。

叶县春回双舄静,偃堂昼永一琴閒。燕台献捷恩光近,名重清朝玉笋班。

()

掉臂长安市,遥从日边来。因过芒砀下,步上歌风台。

沛公善任使,猛士亡其骸。帝业袖手成,慷慨襟抱开。

大风飞云亦壮哉。韩彭英卢相继死,寄命寺人髀股间,未央志气拉飒摧。

相望千年馀,安能为之哀。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祠下亦徘徊。

()
 

肃肃文恪,有严我师。扣竭空鄙,博约兼资。片语必法,寸履皆规。

甘雨中含,滋浃时熙。屡踬于征,靡辞有戚。公荐以升,黄阁有职。

援呼曰三,导掖谟百。嗟予不肖,鼎冶负德。邦作封史,来相予总。

谓言冢君,车迎馆奉。力襄怀报,宁公戾众。公往趣成,傍诮莫诵。

公闻斯愠,命我专统。谓守载属,同群益汹。终亦靡克,公忾滋勇。

有矢毕命,卒队兹恐。公归在堂,复侍函丈。三变泰如,扬休弥畅。

湖山奠高,风霆下上。嗟子懦与,弗从以往。中星载回,遄失几杖。

梁木既坏,吾将安放。

()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