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夜眠

秋雨夜眠

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译文

有点凉的深秋之夜,又一个老头悠闲自在。

吹灯后迟迟才躺下睡觉,秋雨声中渐渐入眠。

火盆的火已经灭了,加点火,烤烤被子。

早上天晴了有些寒冷不想起,看看窗外树叶霜打成红的了。

注释

三秋: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安闲:安宁清闲,安宁自在的样子。

宿(xiǔ):夜。瓶:烤火用的烘瓶。

晓:拂晓,天刚亮的时候。

阶:台阶。

秋雨夜眠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秋,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特别寂寞冷淡。

参考资料:

1、宛新彬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1-912

秋雨夜眠鉴赏

  “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未见风雨,尚且如此凉冷,加上秋风秋雨的袭击,自然使诗人更感到寒气逼人。运用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次句点明人物。“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老翁若不是“卧迟”,恐亦难于雨声中“睡美”。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虚,具有闲淡的情怀。

  以上两联是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诗的下半则从老翁睡醒之后情况作进一步描绘。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经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呼应,写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钱唐苏小小,京洛董娇娆。秾芳竞桃李,清润并琼瑶。

颓山左右倚,因风上下飘。东邻不姓宋,无吝一相邀。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唐代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
宋代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

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

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

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

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目,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

英雄三百辈,附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宫殿召绕耸,街衢竞物华;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

一支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柳色浸衣绿,桃花映酒红;

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

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

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风阁黄昏夜,开轩内晚凉;

月华在户白,何处递荷香?

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

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庭下陈瓜果,云端闻彩车;

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荷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北帝方行令,天晴爱日和;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
唐代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