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应制

龙门应制

龙门应制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

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

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龙门应制鉴赏

  这是一首应制的七言歌行,记述武后访问龙门之事。史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

  此诗的几个词语需要解释。“黄道”是太阳的轨道,因此也就是帝王之道。“鼎”是王朝正统的象征。“瑶池”是周穆王与西王母欢宴的地方,这里暗示过度奢侈或纵欲的要求。

  宋之问赞美武后的出游,用了许多较早的京城歌行的技巧,但他将夸张的描写诗句连接成近于叙述的形式,显得更加复杂。七世纪七十年代的京城诗人从京城赋中借来结构,以某种讽喻或否定的反应修饰他们对声色之美的赞扬。这种结尾在这里是不合适的,甚至是危险的。可是,诗人仍然需要以某种道德评论结束诗篇,所以宋之问在结尾赞美了武周政权的正统性及道德力量。

  这首诗不时出现宫廷宴会诗的惯例。最先出现的两句七言诗(第五、六句)不对偶,但是随着诗人开始描写风景,各联诗就完美地相配了。诗人也未放弃宴会结束的长段描写,落日和淹留的快乐都写得与宴会诗一样得体。这种华美的描写风格一定曾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当杜甫在安禄山叛乱后,回忆唐朝失去的繁盛时,常常哀伤地模仿这种宫廷描写风格。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宋之问朗读
()

猜你喜欢

金汤天险尽成隳,遗老空伤汉鼎移。城柝乱鸣寒雨夕,酒旗斜挂夕阳时。

田庐荒弃无人住,骨肉奔逃到处疑。最是多情双语燕,向人如诉主人悲。

()

雨馀秋水绕清轩,心迹双清好莫言。松寺寻僧陪鹤侣,茆檐对客数鸡孙。

年光荏苒惊残梦,生事萧条忆故园。兵后故人知好在,那堪白首卧衡门。

()

翻翻霜叶飞还坠,寂寂风扉掩忽开。莫向尊前问僧腊,海门秋色逐潮来。

()

金兰之猗猗兮。写我心以贻兮。聊与子同归兮。

()

明山清,鄞水碧,山水之间好田宅。宅前华表高出青云端,金字双题灿星日。

秋窗隔树霜灯明,白发妇姑宵纺绩。水寒绩断心绪劳,门掩凄风抱儿泣。

风吹儿声转飘扬,愁云压树坟草黄。夫君骨已化,青天杳茫茫。

炳烈千古心,迥随白日悬穹苍。弓冶传家好孙子,丹桂满林吹古香。

异哉一门两共姜至今,大江之南奕奕有炯光。我尝考古节妇为传记,积雨林扉散秋气。

云开日出海霞飞,万丈朝晖射天地。无情沧海枯惟兹,节妇之节古难敝。

我生也晚无复见古人,唐虞世远虚歔欷。安得鞭丰霳,叫阊阖,笺皇穹,尽令薄海内外回淳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