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于身

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对照镜子检查自己,就会及时克服缺点;能听取直率的批评,就可以及时改正错误。

出处:东汉末年·王粲《仿连珠》

原文:帝王虽贤,非良臣无以济天下。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于身

译文:帝王即使贤明,失去了良臣也无法统领天下。经常对照镜子检查自己,就会及时克服缺点;能听取直率的批评,就可以及时改正错误。

 

扩展资料:

唐太宗说: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照镜子穿衣服,可以发现自己是否穿戴整齐。学习古人经验,可以知道任何事情的发展过程。同其他人比较,可以知道你自己为人处事的对错)。

他重用魏征等谏臣,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而吴王夫差在早期励精图治,率领吴国成为中原霸主后,贪图享乐,不听忠臣伍子胥的谏言,反而听信宰豁的谗言将忠心耿耿的伍子胥砍头示众,
最终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掉吴国,沦为了阶下囚。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