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

张大龄,字玄羽,生于隆庆(1567—1572)、万历 (1573—1620)年间。四川眉州(今眉山市)人,明代万历举人,生卒年月不详,著有《史论》四卷、《说史隽言》十八卷、《晋五胡指掌》六卷、《唐藩镇指掌》六卷、《随笔》八卷、《支离漫语》四卷,上述诸书合订为《玄羽外编》。由明代曹学佺《张玄羽集序》、张养正《合刻玄羽外编序》,可知《玄羽外编》刊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
张大复(1554—1630),明代诗文作家。字元长,自号病居士。昆山(今属江苏)人。少习举子业,为诸生,40岁左右弃去。常与文人往还。万历三十三年(1605),与姚希孟、朱鹭、钦叔阳会于梅花草堂。万历三十四年,与朱鹭、邵濂会于常熟破山寺。万历三十八年,诣吴门,与邵濂话别,著《庚戌纪游》1卷。万历四十四年,与归昌世、顾咸正在里结雪堂社。万历四十五年,客杭州,访冯梦祯快雪堂遗址。天启六年(1626),徐弘祖至昆山访张大复,他请其为族人作《小香山梅花堂记》。崇祯三年病卒。著有《梅花草堂集》16卷,《梅花草堂笔谈》14卷,《昆山人物传》11卷。《闻雁斋笔谈》与《梅花草堂笔谈》作为张大复的笔记文代表,无论文学角度还是文献角度都有很高探讨价值。
其文能较直率地表现自我感情,塑造自我形象。《病居士自传》以谐谑的笔调概述了自己生活的特点及人格风貌,弥见风趣。他那“病傲”、“病戆”、“病爱缓步详视”、“病草野而居”的自我评价,表现出愤世嫉俗的感情。《泗上戏书》体现了他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情趣:“一卷书、一麈尾、一壶茶、一盆果、一重裘、一单绮、一奚奴、一溪云、一潭水、一庭花、一林雪、一曲房、一竹榻、一枕
()
张大淳,生卒年不详,南宋理宗时人。师事司徒师坦。淳祐九年(1249年)协助师坦加封三茅君庆礼典仪,师坦死后,大淳继师志,将加封始末、表章碑记等编撰成《三茅良君加封事典》二卷。收录《道藏》洞真部谱录类。
()

垂老云南戍,逢君海上州。

桂招非小隐,萍泛是同流。

江汉询幽侧,关山慰阻修。

欲酬平子赠,空有畔牢愁。

()

春风一尺红云,粉蕤金粟重重起。天香国色,宜教占断,人间富贵。最喜风流,妆台卯酒,欲醒还醉。算年年岁岁,花开依旧,问当日、人何似。休说花开花谢,怕伤它、老来情味。依稀病眼,故应犹识,旧家姚魏。无语相看,一杯独酌,幽怀如水。料多情、笑我苍颜白发,向风尘底。

()

学士诸孙不乏贤,司征犹得纪山川。行人西入湘江路,贾客南通下蜀船。

倚竹哦诗春过雨,隔江听瑟暝浮烟。相思莫寄衡阳雁,待得新秋又一年。

()

贾按察司时。丁钞本题下注云庐号疏斋。绣衣揽辔西行,慨然有志人知否。江山好处,留连光景,一杯别酒。世事无端,恼人方寸,十常八九。对霜松露菊,荒凉三径,等闲又、登高后。问讯宣城太守,几裁诗、画堂清昼。山长水阔,思君不见,踟蹰搔首。却羡行云,暂留还去,无心出岫。笑穷途岁晚,江头送客,唱青青柳。

()

早岁乘龙见伯鸾,赐衣霞烂出齐官。自从东阁郎君贵,只作西池阿母看。

紫玉箫吹丹凤去,青萍剑合两蛟蟠。素车白马城南路,愁见春风桂影团。

()

一月霜台屡犯颜,未回天听已身閒。爱君忧国寸心赤,感物伤时双鬓班。

文举才疏意徒广,子云思苦语尤艰。尚书左史虽知我,超海应难挟太山。

()

郎官高会一时贤,胜践幽栖近接联。

敢论怀黄夸故国,聊欣垂白上华筵。

同心况是论交旧,二首何疑贵老年。

东里作诗成故事,明珠当尽落吾前。

()

畴昔常闻处士庄,林泉胜景甲山阳。一渠寒水流清济,千仞浓岚耸太行。

枋口云归穿古木,燕川风过入脩篁。前贤旧业何人继,分与三贤作醉乡。

()

至公无暇日,高阁闭秋天。肘印拘王事,篱花思长年。

绩成心不有,虑澹物犹牵。窃效泉鱼跃,因闻郢曲妍。

()

刘兄文高行孤立,十五年前名翕习。是时相遇在符离,

我年二十君三十。得意忘年心迹亲,寓居同县日知闻。

衡门寂寞朝寻我,古寺萧条暮访君。朝来暮去多携手,

穷巷贫居何所有。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暖寒酒。

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偶语闲攀芳树立,

相扶醉蹋落花归。张贾弟兄同里巷,乘闲数数来相访,

雨天连宿草堂中,月夜徐行石桥上。我年渐长忽自惊,

镜中冉冉髭须生。心畏后时同励志,身牵前事各求名。

问我栖栖何所适,乡人荐为鹿鸣客。二千里别谢交游,

三十韵诗慰行役。出门可怜唯一身,敝裘瘦马入咸秦。

冬冬街鼓红尘暗,晚到长安无主人。二贾二张与余弟,

驱车逦迤来相继。操词握赋为干戈,锋锐森然胜气多。

齐入文场同苦战,五人十载九登科。二张得隽名居甲,

美退争雄重告捷。棠棣辉荣并桂枝,芝兰芳馥和荆叶。

唯有沅犀屈未伸,握中自谓骇鸡珍。三年不鸣鸣必大,

岂独骇鸡当骇人。元和运启千年圣,同遇明时余最幸。

始辞秘阁吏王畿,遽列谏垣升禁闱。蹇步何堪鸣珮玉,

衰容不称著朝衣。阊阖晨开朝百辟,冕旒不动香烟碧。

步登龙尾上虚空,立去天颜无咫尺。宫花似雪从乘舆,

禁月如霜坐直庐。身贱每惊随内宴,才微常愧草天书。

晚松寒竹新昌第,职居密近门多闭。日暮银台下直回,

故人到门门暂开。回头下马一相顾,尘土满衣何处来。

敛手炎凉叙未毕,先说旧山今悔出。岐阳旅宦少欢娱,

江左羁游费时日。赠我一篇行路吟,吟之句句披沙金。

岁月徒催白发貌,泥涂不屈青云心。谁会茫茫天地意,

短才获用长才弃。我随鹓鹭入烟云,谬上丹墀为近臣。

君同鸾凤栖荆棘,犹著青袍作选人。惆怅知贤不能荐,

徒为出入蓬莱殿。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大底浮荣何足道,几度相逢即身老。且倾斗酒慰羁愁,

重话符离问旧游。北巷邻居几家去,东林旧院何人住。

武里村花落复开,流沟山色应如故。感此酬君千字诗,

醉中分手又何之。须知通塞寻常事,莫叹浮沉先后时。

慷慨临歧重相勉,殷勤别后加餐饭。

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

()

腾挪方寸写烟云,却隔玻璃看未真。如食小鱼难果腹,屠门嚼幸大千邻。

()

身在翠微兮,我意登泰山之仲尼。眼空溟渤兮,而亦收其吞天之势,以助吾胸中之奇。

足蹑青云兮,遂挥长风而直上。手扶红日兮,光光明明于宇宙间,是曰男儿。

()

自从汝离武夷来,险阻艰难历几回。

江左旅中连值雨,春深路上滑成苔。

乌啼花片落流水,风惨猿声啸古台。

举眼四山如壁立,教君归去也心灰。

()

东馆编摩近一年,清时多士羡才贤。书成已荷恩光重,命下还闻邑政专。

匹马萧萧辞北阙,双凫杳杳向南天。建阳此去谁云远,士庶欢迎锦水边。

()

峨口村南烟嶂开,人无同类与谁来。不知万木千山里,上到文殊第几台。

()

灵山到处是花宫,秋日登临忆上公。碧涧水喧箫管处,寒岩松落酒杯中。

()

望里襜帷大国悬,一时名胜总堪怜。蓝舆数载徵君过,木榻长偕孺子眠。

赋忆寒云三洞底,书酬明月九江前。何缘并撷香炉秀,徙倚东林话白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