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

梵名Pravara -deva-ra^ja-paripr!ccha^ 。凡七卷。陈代月婆首那译于天嘉六年(565)。又称胜天王经、胜天王问般若经、胜天王般若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系佛应钵婆罗天王之问,对大众说甚深般若及其修习之法。全经共分十六品。与玄奘所译之大般若经卷五六六至五七三等之第六会为同本异译。[历代三宝纪卷九、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七]
()
全一卷。宋代智严、宝云共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记述持国、增长等四天王于每月六斋日,奉帝释天之命,从七曜二十八宿下四洲,巡行四天下,伺察众生之善恶以奏帝释。与长阿含经卷二十‘四天王品’、起世经卷六‘四天王品’之一部分内容相若。
()
一卷,失译人名。天王之太子名辟罗,由天飞来诣佛所,佛为说善恶应报之义。
()
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经,列举其念诵法及解秽陀罗尼。又其中诸成就法一段与多闻天王陀罗尼仪轨为同本异译。
()
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仪轨。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毗沙门随军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仪轨乃毗沙门天王与其孙那吒太子,为护持佛法、摄化恶人或起不善之心者而说,其内列举护持国界之自心暴恶真言,并叙述画像法及护摩仪则。卷末记载此法曾降伏五国五万军,故称随军护法。
()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唐不空译
()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在给孤独园,毗沙门天王于初夜分来说神咒,卫护行人,佛嘱比丘受持。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金光明最胜王经》第十二品。多闻天王如意宝珠咒法同。
()
别名摩醯首罗顶生天女法。一卷,摩醯首罗天顶上生一伎艺天女,天女说陀罗尼,满一切之祈愿。并说念诵之仪轨。
()
全一卷(或二卷)。略称问佛决疑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佛于灵山时,拈花微笑而付嘱大迦叶禅法之事。计有二十四品。本经不见载于诸经录,唯见于宋人传闻,或疑为我国后代所伪作者,今所存系东传日本者。
()

万年麟史著尊称,底事空门妄欲争。尺许断缣何足咎,古来多少盗虚名。

()

凌晨饱饭渡秦溪,要上青山九级梯。不使瓯闽隔人世,头陀力与五丁齐。

()

千里归涂险更长,眼中深喜见天王。从今渐入平安境,旧路艰辛未敢忘。

()

我如倦鸟欲栖林,喜见禅僧栖处深。家在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

()

㸌㸌城头五丈旗,万人辇土事增陴。念当拔白俱登守,恨乏骁雄济一时。

()

春来物色已争妍,梅柳低昂古道边。放步径从莲社去,逃禅要学饮中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