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

三真驾鹤朝上清,金童前导双霓旌。

去如抟风不复返,至今雾雨愁青冥。

空山楼观才烟霭,山根水作青罗带。

道人绿发映方瞳,呼吸岚光餐沆瀣。

瀛洲有路接蓬壶,欲往从这无飞车。

白浪如山海风恶,此时目断空愁予。

何发散发一堂上,水色山容相荡漾。

赋诗把酒弄清晖,酒入奇胸诗益壮。

三真在天今几秋,瑶林琪树连琼楼。

会看云鹤下尘世,金石岩前寻旧游。

()

瘗鹤书踪逸少齐,华阳长使后人迷。姓名不得芙蓉手,何用全牛捧砚题。

()

复忆高人张季鹰,每将杯酒胜荣名。登临叔子缘何事,湮灭无闻一怆情。

()

开岁多休暇,官身亦暂闲。

楼台先昼永,花柳向春悭。

啼鸟随游辔,和风惬醉颜。

更怜归路好,破墨数峰山。

()

巍巍圣德,孰与比隆。知言有素,浩气常充。战国邪说,莫知所终。

辟之距之,不愧禹功。乃审厥像,勒石鸠工。尊为圣配,奉诸学宫。

其容作肃,惟貌则恭。蓬瀛瞻仰,多士尊崇。而今而后,吾道已东。

()

飞云烟雾里,流水自潺潺。一片瑶台石,飞来积翠间。

月应临晓镜,风为敞玄关。玉女休相笑,予方鍊大还。

()

不独林园胜,居停更可儿。云生卧地石,山压傍墙枝。

字母逢僧转,文心问水知。看君举业好,岐路不须疑。

()

云作岩扉风自关,清阴半壑树中间。

傍厢更著茅亭好,放入西南一面山。

()

南圃缭粉墙,幽径便蜡屐。

蒙然遇高荫,炎景不予赫。

天成一高坫,为印子云宅。

大藤如虬龙,陟降蜿尾脊。

青冥搴茂叶,何异张翠帟。

想见春风时,紫蕊浓可摘。

富哉他山骨,辇致罗铁碧。

或如爨桐断,或若林笋刺。

或如五老拳,或若太华擘。

或如虎方踞,或若羱欲踯。

或崎难著足,或坦可敷席。

或倚以憩惫,或坐以对弈。

广轮两拓手,丛秀不迫窄。

何须狻猊座,方丈出戏剧。

况论芥子中,不与须弥隔。

有之则似之,知君介如石。

石中有良玉,终古不变易。

兹游谢兰亭,何用叹陈迹。

()

石台长老问公,本成都吴氏子,弃俗出家,手书《法华经》,字细如黑蚁,前后若一,将诵之万遍,虽老而精进不倦,胁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来高安,以乡人相好,盖余懒而好睡,见之惕然自警,因赠之二小诗云。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

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

〈蜀中藏经,往往有古仙人吴采鸾细书经卷,精妙可爱。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

()

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

共游渤澥无边处,扶出须弥最上层。

未尽俗缘终引去,稍谙真际自虚澄。

坐令颠老时奔走,窃比韩公愧未能。

()

五里十亭子,下山忘险艰。爱此溪山晴,故作乘筏还。

寒沙束回湍,下见文石斑。旭日来映之,浮动水石间。

吾徒二三子,坐稳兴何閒。方过蓝渡桥,复见落石湾。

落石势已奇,况此清流环。松萝挂绝壁,古色照我颜。

前林正丹黄,烟郭粘远山。我欲留此石,一杯酬潺湲。

襆被叩上方,待月同跻攀。

()

诗见本书胡融诗。

()

人言十月小春回,谁酿寒云作雪醅。

天女戏抛群玉佩,风姨吹散万解杯。

竹非为米腰皆折,山不因愁发尽皑。

冻合诗肩不成句,六花时入轿窗来。

()

忆昔经行处,如今两见秋。

山川旧相识,泉石记曾游。

槐国未为守,醉乡先拜侯。

拥炉听僧话,忘却客中愁。

()

江边怪石老嶙峋,雨洗斑斑翠藓纹。本是人间无用物,岂应丞相等閒分。

()

出谷转石棱,俯身窥木末。夕眺岚翠分,朝隮云海阔。

()

山居未离群,结台拜石友。请看点头时,莫笑襄阳叟。

()

江上岧峣百尺台,摩挲尘迹但徘徊。

不辞浊酒三杯醉,坐对晴空万里开。

楚泽风烟随处好,仙家桃李有谁栽。

黄花过了梅花发,待我扶藜得复来。

()

一上名台百虑消,况承使节在青霄。黄徐预拟忘忧物,程李同歌击壤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