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

()
()
()
()
()
()
佛教著述。清续法集,法贤校。一卷。此书以莲花的开放、颜色和生长等为喻,讲述唐法藏的判教学说和华严宗的基本教义,故名。书中谓:“如来说经,《华严》为极;古德判教,贤首而极。今依彼教观,开合五位百法。若非大经莲花,无由取喻开悟。”“五位”即时、仪、教、宗、观,与《贤首五教仪》所述内容相同。“百法”是五门的展开,即“十时”、“十仪”、“十界”、“十对”、“十玄”、“十度”、“四法界”、“六相”、“三时”、“三觉”、“三观”、“十一宗”、“五教”等,再加上“四谛”、“三性”、“三空”、“二自觉”算为“五法”,总为“百法”。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
莲花生,亦称“乌金大师”。古印度僧人,藏传佛教的始祖之一。生卒年不详。公元8世纪后半期在吐蕃。传为乌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内瓦特河谷)人,曾周游印度,广访密宗大师,为佛吉祥智的四个证得现法涅槃的弟子之一,又从吉祥狮子学得大圆满法,属印度“因陀罗部底”系的密教传承。公元8世纪中吐蕃赞普墀松德赞即位后,由寂护举荐敦请,于公元751年前后入藏。传说他以密宗法术战胜苯教巫师。后与寂护共同创建桑耶寺,并为之开光。从印度邀无垢友等大德入藏,组织翻译梵文佛典为藏文。为墀松德赞及王妃益西措杰等传授无上密乘八法、金刚橛及诀窍正见等教法,创建显乘经院及密宗道场,发展出家、在家两种修证者,奠定西藏宁玛派密乘之基础,因此被认为是藏传佛教密宗初兴之时的大阿阇黎(藏史中不称名而单称阿阇黎时就是指他),为宁玛派的祖师。离开西藏后,又在印度的之遮末罗等地传法建寺达十二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终。他在吐蕃培养造就的人才很多,传说其中得到密宗“悉地”的赞普和臣民有二十五人,还培养了不少当时有名的译师。由于他对藏传佛教所作的巨大贡献,受到各宗派的共同敬仰,奉为“师君三尊”之一。其著述收入藏文大藏经的有八种。宁玛派的密部经典由他主译的
()

灵均不信,木末搴芙蓉。徒自洁,好奇服,芰荷缝。看心胸。

霁月光风。似爱莲叟,云难狎,应亦未观,林下淡丰容。

坐荫高花十丈,身疑在,玉井三峰。甚东皇遣与,桃李斗春浓。

男色昌宗。

失昌丰。访平泉记,奇草木,惟赤柏,与金松。岷岭导江,浩浩发临邛。

进吴侬。万里江南北,行欲遍,未曾逢。堪怅恨,风与雨,苦相攻。

怕学琼花不坠,潜飞去,地上无踪。柰明朝酒醒,空对夕阳春。

流水溶溶。

()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

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

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