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

明刘侗、于奕正撰。八卷。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外放南直隶(今江苏)吴县知县,未到任,卒于途中。奕正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初年秀才,喜结交,好游名山。七年至九年(1634—1636)游览江南,回南京后病逝,年四十岁。二人结识于北京,多相互切磋北京的风土故事,于氏访察资料,刘氏属文,于崇祯七年(1634)成是编。为续补《燕史》、《宛署杂记》、《长安客话》、《长安可游记》诸书,广征旧史,穷搜见闻,于崇祯八年(1635)成书。主要记述北京城郊景物、园林寺观、陵墓祠宇、名胜古迹、山川桥堤、草木虫鱼等,兼及人物故事。文笔峭刻、幽深,是晚明竟陵派代表作之一。此书原刻于明代;又有清纪昀刻本,亦八卷,但经过纪氏删削、考订、注释,不同于原本。
()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

朝离文君故宅边,莫寻谢守旧行田。黄羊先示神仙迹,白石俄开洞府天。

两派

()

有水青阴浓覆地,无山绿稼远连天。

垂杨影里风帆乱,知有回溪曲护田。

()

几千进而香杭绿,百亿条溪高柳青。

簇簇人烟富鸡犬,太平原野喜初经。

()

幽深鸟屿乱参差,溪水迢遥横复斜。

鹅鸭驯人不怕棹,间随小艇过芦花。

()

芍药花初发,牵公诗思浓。露红烟紫句,全胜绿盘龙。

()

高深极前临,苍莽接回眺。齐州景物多,于此领其要。

()

东来细溜长,西去馀波涨。能收四海心,乐此一渠上。

()

龙头落潺湲,雁齿驾清浅。夜阑气益佳,雨霁香尤远。

()

河流春已深,野色晚更静。生计慕园畦,归心付渔艇。

()

南瞻复北顾,春水绿漫漫。此地寻花柳,全胜别处看。

()

东郡经年久,西斋一事无。萧然静相对,惟有博山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