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讷

知讷(1158—1210),又称智讷,俗姓郑,自号牧牛子,京西洞州(黄海道瑞兴)人。父名光遇,国学学正,母亲赵氏,开兴郡夫人。知讷从小多病,医疗罔效,父亲向佛陀祈祷,发愿令子出家。知讷出家后,病症果然痊愈。知讷8岁依止曹溪宗宗晖禅师出家,明宗十二年(1182)考中僧科,旋即南下云游参学。初抵昌平,挂单于清

()

知讷(1158—1210),又称智讷,俗姓郑,自号牧牛子,京西洞州(黄海道瑞兴)人。父名光遇,国学学正,母亲赵氏,开兴郡夫人。知讷从小多病,医疗罔效,父亲向佛陀祈祷,发愿令子出家。知讷出家后,病症果然痊愈。知讷8岁依止曹溪宗宗晖禅师出家,明宗十二年(1182)考中僧科,旋即南下云游参学。初抵昌平,挂单于清源寺。一日,知讷在学寮阅读《六祖坛经》,至“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见闻觉知,不染万象,而真性常自在”,不觉拍案惊喜,叹未曾有,于是起身绕佛,赞颂歌咏。从此,知讷心厌名利,唯愿隐遁山林,淡泊求道。明宗十五年(1185),知讷游下柯山,住普门寺,钻研大藏经,当他读到李通玄的《华严论》时,昔日未解的疑惑顿然明白,于是专心研究“圆顿观门”,以便教导后学,指点迷津。适逢旧识长老得才禅师诚邀知讷同住公山居祖寺,知讷在居祖寺广邀诸宗饱学之士,立定慧社,制“定慧结社文”,一同“均修定慧”,夙夜匪懈,达数年之久。


神宗元年(1198),知讷与禅修道侣数人结伴云游,登智异山,深觉此地环境幽美寂静,实为安禅胜地,于是隐居上无住庵,摒除外缘,专精内观,砥励精行。知讷住普门寺十余年,虽精进不懈,但“情见未忘,有物碍膺,如仇同所”。到智异山后,读《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禅不在静处,亦不在闹处,不在日用应缘处,不在思量分别处,然第一不得舍却静处、闹处、日用应缘处、思量分别处。参!”知讷忽然眼开,方知是屋里事,当下安乐。由是大开慧解,众所宗仰。


神宗三年(1200),知讷移居松广山吉祥寺结社,领众修行,11年间广宣禅教,名声远播。


知讷平时劝人持诵《金刚经》,然其立法演义则依《六祖坛经》,另辅以李通玄的《华严论》和《大慧语录》。知讷自身修持严谨,善摄威仪,执劳任力,恒在众先。又陆续创建亿宝山的白云精舍、积翠庵及瑞岩山的圭峰兰若、祖月庵等。熙宗元年(1205)敕改松广山为“曹溪山”,改吉祥寺为“修禅社”,提倡“先悟后修”、“定慧双修”等,成为韩国禅宗根本道场(即今曹溪山松广寺)。


熙宗六年(1210),知讷临终示疾,预知时至,告知僧众,并期勉大众各自努力。八日后,知讷令侍者击法鼓,集众至善法堂,祝香升座说:“禅法灵验,不可思议。今日来到这里,欲为大众破去也。尔等不昧一着子问来,老汉亦不昧一着子答去。”说毕,顾视左右,以手摩之曰:“山僧命根尽在诸人手里,一任诸人横拖倒曳,有筋骨底出来。”便伸足踞于床,随众人问而答,言谛义详,辩才无碍。最后有僧问:“昔日毗耶净名示疾,今日曹溪牧牛作病,未审是同是别?”“尔学同别来?”拄杖数下,喝道:“千种万般,总在这里!”因执杖踞床不动,泊然而逝。荼毗拾遗骨,得五色舍利,大者30粒,小者无数,造塔供奉。世寿53,法腊36,谥号“佛日普照禅师”。


知讷著作有《修心诀》、《劝修定慧结社文》、《诫初心学人文》、《真心直说》、《法集别行录节要》、《圆顿成佛论》、《看话决疑论》、《华严节要》、《念佛要门》等。其中《法集别行录节要》及《诫初心学人文》二书,至今仍为韩国佛教僧侣教育的必修教材。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知讷

全一卷。又作普照禅师修心诀、修心诀。高丽僧普照知讷(1158~1210)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知讷以明心修心、顿悟渐修、空寂灵知等三项,阐论修心之要诀。(一)明心求佛之旨在证得自心即真佛、自性即真法。(二)参透凡夫即佛,是为顿悟;法力之熏修,是为渐修;千圣悟道之轨辙,不外此二门。(三)清静空寂之心即是诸佛之胜净明心、众生之本源觉性;亦即自性之体(定)、用(慧),故常知常寂,体用不离,必达定慧双修之境。

()

诫初心学人文 知讷

知讷在诫初心学人文中,明确了佛教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即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戒十戒等,善知持犯开遮。但依金口圣言,莫顺庸流妄说。

()

真心直说 知讷

一卷。高丽僧知讷撰。系阐述‘定慧双修、顿悟渐修’理趣的禅籍。完成于高丽熙宗即位之元年(1205)。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撰者普照国师知讷,以力倡禅教之调和而闻名于时。本书即其由禅教一致的立场,继承唐·圭峰宗密与北宋·永明延寿之说,综合诸派教义而成,是朝鲜禅书中的代表性著作。内容分十五门,即:真心正信、真心异名、真心妙体、真心妙用、真心体用一异、真心在迷、真心息妄、真心四仪、真心所在、真心出死、真心正助、真心功德、真心验功、真心无知、真心所往。分别由经论、祖释及祖录等引出要文,以解明人人本具之佛性与迷妄的根源,显示修证的顺序次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