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三拔

熊三拔(1575-1620)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字有纲,意大利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来中国并至北京。随利玛窦学习汉语,成为他的主要助手。利玛窦死后,负责北京教区工作。精通历法,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受诏与庞迪我修订历法,翻译行星说。他曾测量北京经度,制造取水蓄水机械。著有《简平仪说

()

熊三拔(1575-1620)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字有纲,意大利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来中国并至北京。随利玛窦学习汉语,成为他的主要助手。利玛窦死后,负责北京教区工作。精通历法,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受诏与庞迪我修订历法,翻译行星说。他曾测量北京经度,制造取水蓄水机械。著有《简平仪说》一卷,介绍天文观测仪器简平仪的用法。 《表度说》一卷,根据天文学原理说明立表测日影以定时的简捷方法。 《泰西水法》五卷,讲述几种水利器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上三书均收入《四库全书》和《天学初函》。四十四年(1616年)礼部侍郎沈㴶奏请禁教,引起南京教案,被驱逐,后死于澳门。


意大利籍耶稣会士熊三拔(Sabbatino de Ursis),其姓名中之Sabbatino,中文音译为“三拔蒂尼”,“三拔”即为此译音。Ursis即“乌席斯”,意大利文为“熊”,此为其中文名“熊三拔”之来历。1575年,出生于那不勒斯国莱切城(Lecce,Napoli),为望族“萨巴蒂尼”的后裔。1606年来华。在华传教多年,积极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结识诸多中国士大夫,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地了解。天主教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潮中,曾起过重要的中介和先驱作用,因此近年有关天主教传教士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历史作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在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中,熊三拔是科学传教的先驱者之一。在中国传教约15年,留下了《泰西水法》、《简平仪说》、《表度说》、《象数论》等诸多著作。

简平仪说 熊三拔

一卷。明熊三拔撰。简平仪是熊三拔仿照星盘原理所造,分上下两盘。天盘在下为方版,地盘在上空其半圆,便于合视。两盘之间设枢纽,使可旋转。该书着力介绍使用简平仪观测太阳经纬度、定时刻、定纬度等方法,还简论大地是个球体的概念。收入明刻《天学初函》本、《守山阁丛书》本、《中西算学丛书》本。

()

表度说 熊三拔

一卷。明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传教士。万历三十四年来华,随利玛窦习汉语,成为利氏的重要助手。后协助徐光启、李之藻翻译行星说,并测量北京经度,制造取水蓄水诸器。万历四十四年被逐,卒于澳门。《表度说》是明末中西文化会通之际传入中国的一部重要的天文历算著作,主要介绍了西方圭表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原理和用圭表进行具体实测的操作步骤,体现了西方天文学公理化的论证思路。特别是书中关于横表立表准则和测量规律,以及柱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是明末首次引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