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本

季本(1485-1563),明代哲学家。字明德,号彭山。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建宁府推官。曾召拜御史,后谪为揭阳主簿、弋阳知县,升南京礼部郎中,长沙知府,因铲除豪强,被罢官。此后20余年,寓居于禅寺,专事著述。其学先师王文辕,后转师王守仁,为浙中王门传人之一。

()

季本(1485-1563),明代哲学家。字明德,号彭山。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建宁府推官。曾召拜御史,后谪为揭阳主簿、弋阳知县,升南京礼部郎中,长沙知府,因铲除豪强,被罢官。此后20余年,寓居于禅寺,专事著述。其学先师王文辕,后转师王守仁,为浙中王门传人之一。在传播师说方面颇有特色。与同门王畿“学当以自然为宗”相对立,主张“学贵主宰而恶自然”。认为社会或自然现象都以“理”为其主宰,否则若任自然,就会流弊深远。“理者阳之主宰,乾道也;气者阴之流行,坤道也”(《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季本传》)。“自然者,必以理为主宰可也”,“圣人言学,不贵自然”,“一入自然,则易流于欲”(《说理会编》)。并抨击佛老之学“于义不精,随气所动,惟任自然而不知其非者也”(同上)。其因“悯学者之空疏,祇以讲说为事,故苦力穷经”(《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季本传》)。提倡“慎独”,把儒学的实质归为慎独。谓“圣人之学,只是慎独”。慎于独知,即知致也”(《说理会编》)。认为工夫就是本体,“本体工夫初无二事,盖道之所显者用也,而工夫则归于本体”(同上)。其承袭王学“知行合一”说,强调“虽若以知行分先后,而知为行始,行为知终,则所知者即是行,所行者即是知也”(同上)。反对以实训诚,主张存心养性。其治学主张经世,故又致力于实用之学。其主要著作有《易学四同》、《四书私考》、《春秋私考》、《说理会编》、《乐律纂要》等。

诗说解颐 季本

四十卷,明季本著。包括总论二卷,正释三十卷,字义八卷。征引该洽,不肯剽袭前人,多自申其说。其改定前人旧说,必反复援引根据,著明所以然。其解《南山》篇必告父母句,以为是鲁桓公告父母之庙;《九罭》篇公归不复,以鸿北向,则不复与兴为解;《下泉》篇郇伯,以为指郇之继封者而言,皇父卿士章,谓以宠任为先后,故崇卑不嫌杂陈;《頍弁》篇的无几相见句,为兄弟甥舅自相谓。如此之类,都可备解《诗》的一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虽间伤穿凿,而语率有征。尚非王学末流以狂禅解经者比也。存此一编,使知姚江(王阳明为姚江人)立教之初,其高足弟子研求经传,考究训诂乃如此。亦何尝执‘六经注我’之说,不立言语文字哉。今存《四库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