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侃

皇侃(488~545),一作皇偘。亦作皇儡。南朝经学家。吴郡 (今江苏苏州) 人。自幼好学,受教于名儒贺瑒。瑒擅长《礼》、《易》、《老》 、《庄》诸学。侃 “精力专门,尽通其业,尤明《三礼》、《孝经》、《论语》。” ( 《梁书·皇侃传)》梁初任国子助教,以经学授弟子,从学数百人。后奉召入寿光

()

皇侃(488~545),一作皇偘。亦作皇儡。南朝经学家。吴郡 (今江苏苏州) 人。自幼好学,受教于名儒贺瑒。瑒擅长《礼》、《易》、《老》 、《庄》诸学。侃 “精力专门,尽通其业,尤明《三礼》、《孝经》、《论语》。” ( 《梁书·皇侃传)》梁初任国子助教,以经学授弟子,从学数百人。后奉召入寿光殿讲解《礼记》,受到梁武帝赞赏,拜员外散骑侍郎,旋以母丧还乡。所著《礼记义疏》、《论语义疏》为时所重。清皮锡瑞称: “如皇侃之《论语义疏》,名物制度,略而弗讲,多以老、庄之旨,发为骈俪之文,与汉人说经相去悬绝。此南朝经疏之仅存于今者,即此可见一时风尚。” 又称: “《礼记疏》本皇、熊二家。熊安生北学,皇侃南学。孔颖达以为熊违经多引外义,释经唯聚难义,此正所谓北学深芜者。又以皇虽章句详正,微稍繁广, 以熊比皇,皇氏胜矣。此则皇氏比熊为胜,正所谓南人约简者。而《郊特性》疏云:‘皇氏于此经之首,广解天地百神用乐委曲,及诸杂礼制,繁而不要,非此经所须,又随事曲解,无所凭据。” (《经学历史·经学分立时代》) 这些,是对皇氏之学的中的之论。《论语义疏》在南宋时散佚。清康熙九年(1670年) ,日本山井鼎称其国见该书, 乾隆间传入中国。今《古经解汇函》 中有刻本。《礼记义疏》略见于孔颖达《礼记正义》。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中,辑有《礼记皇氏义疏》 4卷。

论语集解义疏 皇侃

梁皇侃撰。十卷。南宋时已佚。唯唐时旧本流传于日本国,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则又由日本返回中国。皇侃序云:门人痛微言一绝,景行莫书,于是佥陈往训,各记旧闻,撰为此书。成为实录,上以尊仰圣师,下以垂轨万代。按此书既是论难答述之事,宜以论为其名,故名为《论语》也。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兹据江熙所集,皇侃《义疏》所引有十三家之多,即晋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弘(一说乃袁乔之误)、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怀、范宁、王珉(一作王琰)。今本皇《疏》于江《集》十三家中,唯蔡系、周怀、王珉三家不见称述。其引取诸通说在江《集》外者凡二十八家。何晏所集《鲁论》七家,又采《古论》孔注为八家,并何为九家;江熙所集十三家,并江为十四家;皇《疏》所引二十八家,并皇为二十九家;通为五十二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