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

法云(467—529)。南朝齐、梁间僧人。据《续高僧传》卷五载,俗姓周。宜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七岁出家,初为僧成、玄趣、宝亮弟子,曾听僧柔、慧次讲《成实论》等经论。后于妙音寺讲《法华经》、《净名经》,僧俗听众很多。梁时备受礼遇,武帝下诏令诸名僧各撰《成实论》义疏,法云即

()

法云(467—529)。南朝齐、梁间僧人。据《续高僧传》卷五载,俗姓周。宜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七岁出家,初为僧成、玄趣、宝亮弟子,曾听僧柔、慧次讲《成实论》等经论。后于妙音寺讲《法华经》、《净名经》,僧俗听众很多。梁时备受礼遇,武帝下诏令诸名僧各撰《成实论》义疏,法云即撰《成实论义疏》,分四十科共四十二卷,此后奉敕宣讲三次。敕任光宅寺主,创立僧制。普通六年(525)敕任大僧正。为南北朝时成实宗著名论师之一,与智藏、僧旻并称为“梁代三大家”。

翻译名义集 法云

宋姑苏景德寺僧法云编,共二十卷,六十四目。以经典所用之语,分类编列。如系梵语,则释以华言,并详得名之由及其沿革。诚读内典者不可少之书也。

()

法华经义记 法云

凡八卷。梁·光宅寺法云(467~529)撰。又称法华义记、法华义疏、法华经疏、法华疏、妙法莲华经义记、妙法莲华经义疏、法华经义疏、法华光宅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为妙法莲华经之注释书,初释经题,次论经之宗旨,次揭举经文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重三段之分科。其次解释序品以下至普贤劝发品等二十七品之文义,于各品下一一设科,以阐明经说之生起次第。特于方便品之权实二智义、譬喻品之索车义等详加解释。然并无有关提婆达多品及普门品重颂之解释,此因当时经本中尚无提婆达多品等。又化城喻品十六王子说偈亦行省略。本书系我国现存法华经之注释书中,仅次于竺道生所撰法华经疏之古本。日本圣德太子之法华经义疏,大多即根据此法华经义记而来。而智顗、吉藏等之法华疏亦多少受此书影响。如智顗法华玄义卷一下即谓古今诸释,世以光宅为长。盖法云精通法华,其说颇受当代重视,彼以一乘之因果、万善同归为法华经之特色。又有关本书之成立,或谓乃法云口述,而由其门人笔录所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