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成

法成,西藏名Chos-grub 。为唐代译经僧。吐蕃(西藏)人。生活于大约833—859年左右。生于后藏达那(日喀则附近)吐蕃贵族管氏家族,世称管法成(一说师系汉人,俗姓吴,世称吴法成,而自幼生长于敦煌)。尝住西藏果耶寺(藏H!gos ),任吉祥天王(即吃栗徕巴赡王)之翻译官,封号‘大蕃国大德三藏法师’。师将大宝积

()

法成,西藏名Chos-grub 。为唐代译经僧。吐蕃(西藏)人。生活于大约833—859年左右。生于后藏达那(日喀则附近)吐蕃贵族管氏家族,世称管法成(一说师系汉人,俗姓吴,世称吴法成,而自幼生长于敦煌)。尝住西藏果耶寺(藏H!gos ),任吉祥天王(即吃栗徕巴赡王)之翻译官,封号‘大蕃国大德三藏法师’。师将大宝积经被甲庄严会、入楞伽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贤愚经、善恶因果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等二十部汉文佛典翻传为西藏语,对吐蕃及当时河西地区之佛教具有莫大贡献。太和七年(833),于沙州(甘肃敦煌)永康寺著有四法经广释开决记。会昌二年(842),师住甘州(甘肃张掖)修多寺,汉译诸星母陀罗尼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萨婆多宗五事论、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记各一卷,并讲说诸经论。遗有大乘稻秆经随听疏一卷、瑜伽论手记、瑜伽师地论分门记等残缺之讲录。寂年、世寿均不详。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法成

全一卷。唐代法成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载于阗国等之佛教历史。即于阗国第七世毗左耶讫多王时代,僧伽婆尔陀那罗汉以预言方式讲述于阗国佛教之兴废,乃至像法灭尽等事。本书仅为藏文原本之部分汉译,乃伯希和于敦煌所发现者,为研究古代西域之珍贵资料及研究西藏原本之重要参考书。

()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 法成

亦称《佛说大乘稻秆经随听手镜记》。佛典注疏。唐法成集。一卷。仅存于敦煌遗书中。是敦煌遗书所藏的《佛说大乘稻秆经》的注疏书。疏释分五门:(1)立所宗,谓本疏依经中宗,即依龙树中观派立宗;(2)明归乘,谓本疏乃菩萨乘中所摄;(3)言归分,谓此疏属十二品经中的自说义论分所摄;(4)辨归藏,辨此疏属论藏;(5)解释,即对经文正式注疏。注疏分两部分:先释题目,后释经文。释经文时又按照《瑜伽论》的说法,分为总摄门、经之所诠、释句义、辨次第、答难等五个方面。本书释意简略精要,是研究法成思想的重要资料。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