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士弘

黎士弘,字愧曾,长汀濯田陈屋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8)。14岁补博士弟子员,36岁中举人。清康熙元年(1662)任广信府推官,为政清廉,听断精明,六载审理十三县案件,释放无辜数百人,人们称赞他为“黎青天”。康熙三年,广信府属玉山县迭遭战乱,百姓离乡背井,士弘前往省问疾苦,招集流散各地百姓,垦田定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不到一年,百废俱兴,民气渐复。 ►黎士弘的诗文(22篇)

()

人物生平

  康熙七年(1668),士弘任江西省永新县令。永新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阻塞,民生凋敝。士弘赴任后,明察暗访,尽除苛政,减征徭,理冤屈,让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还兴办书院,定期召集文人雅士研讨诗文。任职3年,政通民和。离任之日,永新父老数百人,长途跋涉到抚军门前请愿,垦求挽留士弘。随后,建黎士弘生祠于县衙前。县令张士奇《展黎公祠》诗赞云:冰鉴输人鉴,前贤是后师。昌期凡九令,不朽独公奇。”

  康熙十年春,士弘升巩昌、甘州司马,曾请抚军上奏,免除旧丁额征数百亩,减轻百姓负担。后升任常州知府,适逢吴三桂煽乱,边陲震惊,又提升为洮岷(今甘肃临洮县、岷县)副使,后留甘山道,因平定吴三桂战乱有功,又提升为布政司参政。

  士弘还以诗文闻名,被徐世溥,钱谦益推崇为“海内名士”,冯之图称其为“汀南异人”。著作有《托素斋文集》10卷、《仁恕堂笔记》3卷、《理信存稿》3卷、《西陲闻见歌》等。

  康熙十八年(1679),士弘辞官还乡,居住于汀城西门外,著述家中。家居18年,常赋诗作文,有文人雅士拜访,无不以诚相待,谆谆诱导。

  康熙三十六年(1697),士弘病逝,终年80岁,葬于汀城东郊坑。

不住因风好,能争半日程。船灯敲石火,人语渡河声。

月上千峰立,霜深一雁鸣。经年南北路,多半是宵征。

()

出郭无多路,斯山遂觉深。四时全雨色,长夏逼秋心。

野馔分僧供,残碑与客寻。谁能容小隐,弭节愧登临。

()

登临缘分事,吾自偶然来。孤远荡闻见,高危验胆才。

长风牵璧立,众树领江回。烟积山如幕,晴吹次第开。

()

马安称巧仕,潘生嗟宦拙。万物各枯菀,造化何区别。

达士贱权奇,名花厌高格。蟋蟀知风寒,鸿雁知霜冽。

泛泛水中凫,稻粱谋亦得。

()

小心事贵人,眉睫博意气。巢由拜马首,士亦各有志。

呼来坐堂下,微筦烦顾视。环指座上客,是子觉稍异。

三公间九卿,勉矣行自致。驰归语细君,此是亲传示。

()

亦何累累,亦何辈辈。大者丞相尚书御史大夫章,细琐参军丞簿尉。

大笥小簏声琅琅,还想当时尽朝贵。书生白面朝典铨,夕卷黄河拥高旆。

豪奴千指坐索人,巨室高门闲过醉。一丸已堕睥睨墙,烧烛侯家方嫁妹。

楚猴虽沐冠常裂,《春秋》大义应书贼。岂有中心事主为国恩,日日雕铜分暴客。

生不足怜死不惜,阴风吹满秋灯湿。狼籍头颅杂土飞,独余废印高屋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