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说吟哦三十载,从来此事一生功。

劝君莫用雕镌得,只恐今人晚更穷。

()

蜀道三千鬓发新,九重兴念玉关人。芝函宝迹从天下,唤取归来作近臣。

()

未赴成都先梦到,才逢蜀客便心亲。

江陵一见蒲居士,似向严家访阿遵。

()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

峰峦楫楫田园净,藤剌深深磴道幽。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

()

项氏家说 项安世

十卷,《附录》二卷。南宋项安世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亦与此相同。自明初以来,原本久佚,仅散落在《永乐大典》中。所载多兼及《说经》、《说事》、《说政》、《说学》等篇名,而逐条又各有标题,其原书体例约略可见。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是为今本。卷一、卷二为《易说》,卷三《书说》,卷四《诗说》,卷五《周礼》,卷六《礼记》,卷七《论语》、《孟子》,以上为说经,主要是对诸书的解释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如认为,《诗经》中的思字,是语气辞,用于句子末尾,亦有时用于句首。解释圭田时,称古者圭田五十亩,自卿以下皆同等。而今之职田,以职务的贵贱而定田亩的多寡,此非古制。卷八、卷九、卷十则先为其《说事篇》,次为《说政篇》,再次为《说学篇》,阐发自己的社会观。如认为,处事必须验之于心,自心不安,则人心不服,人心不服则自己不得安。《直斋书录解题》记载,《附录》四卷为《孝经》、《中庸》、《诗篇次》、《邱乘图》,各为一卷。原各为单书行于世,以后才附于此书之后。今本《附录》仅有《孝经说》、《中庸臆说》二书为二卷,主要是阐发二书的思想。如认为,孝是德之本,五常百行无非是孝。天命之谓性,自然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