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台次李太白韻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朗读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高台不見鳳凰遊,浩浩長江入海流。

舞罷青蛾(é)同去國,戰殘白骨尚盈丘。

風搖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換故洲。

結绮臨春無處覓,年年荒草向人愁。

()

譯文

登上了金陵鳳凰高台,已經看不見鳳凰遊的盛景了,隻見浩浩長江洶湧澎湃,入海東流。

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擄離故國,唯有當年棄下的白骨,依舊掩埋在長江邊野草叢中的古墓中。

傍晚起風了,風助浪勢,不斷地催送着那些船,湖水擁來的新沙,便改換了故洲,如今隻能見新洲了。

臨春、結绮兩閣已經找不到了,荒草年年發,清風徐來時,随風飄動,如同在訴說着不盡的愁意。

注釋

鳳凰台:故址在南京市城西風凰山。相傳劉宋元嘉年間,有三隻狀如孔雀之異鳥集此,人謂鳳凰,遂築此台。

鳳凰遊:用李白詩首句“鳳凰台上鳳凰遊”意。

青蛾(é):原指美人之眉,此泛指美女。

盈:滿。

棹(zhào):搖船工具,泛指船。

故洲:白鹭洲,在南京西南長江中,李白詩有“二水中分白鹭洲”句。

結绮(qǐ)臨春:兩閣名。《陳書·張貴妃傳》:南朝陳後主至德二年(584年),于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绮、望仙三閣。高數十丈,并數十問。後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等居結绮、望仙,以複道交相往來。

參考資料:

1、許結編注,周勳初審定.詩詞精品 名家編注 宋詩 一:天地出版社,20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