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辅

魏良辅(1489-1566),明戏曲音乐家。字尚泉。江西豫章(今南昌)人。嘉隆年间流寓娄东(今江苏昆山太仓一带)。生年据考当不晚于嘉靖元年(1522),卒年约为万历十四年(1586)左右。早年习北曲,后潜心于南曲。足迹竟十年而不下楼。遂谙熟精通。嘉靖年间在张野塘、过云适等人协助下,对流行于昆山

()

魏良辅(1489-1566),明戏曲音乐家。字尚泉。江西豫章(今南昌)人。嘉隆年间流寓娄东(今江苏昆山太仓一带)。生年据考当不晚于嘉靖元年(1522),卒年约为万历十四年(1586)左右。早年习北曲,后潜心于南曲。足迹竟十年而不下楼。遂谙熟精通。嘉靖年间在张野塘、过云适等人协助下,对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腔进行整理加工,吸取海盐、弋阳腔和江南一些民歌小调的长处,融合南北曲之精华,形成了一种新腔,称水磨腔,即昆腔。其腔“清柔而婉折”,“流丽悠远……听之最足荡人”。“数十年来,遐迩逊为独步”。南曲过去演唱,向用打击乐伴奏和人声帮和。至魏良辅,“乃渐改旧习,始备众乐器,而剧场大成,至今遵之。”昆腔对以后戏曲音乐的发展影响很大。“自魏良辅立昆之宗”,一时争师事者甚多。群相唱和。其中以梁伯龙为最。“……梁伯龙闻,起而效之。考订元剧,自翻新作,作《江东白葶》、《浣纱》诸曲。”其著有《曲律》(又名《南词引证》)一书,为集多年度曲心得所成。是论述昆腔唱法的重要著作。

曲律 魏良辅

曲学著作。明魏良辅著。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吴歈萃雅》卷首,首行题《吴歈萃雅曲律》,次行题《魏良辅曲律十八条》。主要内容是就唱法提出一些看法:一是要求唱出理趣;二是要求注意字音;三是提出唱法三绝(字正、腔纯、板正)、五不可(即不可高不可低等)、五难(即闭口难、过腔难等)。另外还论及学唱、演唱和听唱诸方而。是当时对戏曲歌唱规律和演唱方法、技巧的较全而的研究与总结。现存《魏良辅曲律》版本很多,而且名称不一。除《吴歈萃雅》卷首附刻本外,尚有明天启三年刻本《词林逸响》卷首附刻题作《昆腔原始》(共十七条);崇祯十年刻本《吴骚合编》卷首附刻题作《魏良辅曲律》(共十七条);崇祯十二年刻本《度曲须知》卷下引录题作《曲律前言》(共十四条,其中四条非《曲律》之文)。六十年代初发现的毗陵吴昆麓校正、文徵明写本《娄江尚泉魏良辅南词引正》,凡二十条,比他本内容略多。《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题作《曲律》,以《吴歈萃雅》卷首附刻本为底本并校以《词林逸响》和《吴骚合编》的卷首附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