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門·春半

谒金门·春半朗读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幹閑倚遍。愁來天不管。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莺莺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

譯文

春光已匆匆過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整日斜倚欄杆,徘徊眺望,傷春逝去的愁怨,襲上心頭,天也無法幫助擺脫。

風和日暖,在這麼好的春光,獨自倚靠斜欄旁,還不如那雙雙對對的莺燕。院裡落滿了殘花,垂下幕簾呆在屋裡,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邊,思戀的人遠在天邊處,令人悲腸欲斷。

注釋

谒金門: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雙調,仄韻四十五字。代表作有馮延巳的《谒金門·風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門·花過雨》等。

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樂》中:“别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此情無限:即春愁無限。

十二闌幹:指十二曲欄杆。語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闌幹”。

輸與:比不上、還不如。

芳草:在古代詩詞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參考資料:

1、上彊邨民.宋詞三百首全解 .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95-196頁

2、思履.宋詞三百首.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8年:第300-3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