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别

无家别朗读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栖。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内顧無所攜。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别,何以為蒸黎。

()

譯文

天寶以後,農村寂寞荒涼,家園裡隻剩下蒿草蒺藜。我的鄉裡百餘戶人家,因世道亂離都各奔東西。

活着的沒有消息,死了的已化為塵土。因為邺城兵敗,我回來尋找家鄉的舊路。

在村裡走了很久隻見空巷,日色無光,一片蕭條凄慘的景象。隻能面對着一隻隻豎起毛來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四鄰還剩些什麼人呢?隻有一兩個老寡婦。宿鳥總是留戀着本枝,我也同樣依戀故土,哪能辭鄉而去,且在此地栖宿。

正當春季,我扛起鋤頭下田,到了天晚還忙着澆田。縣吏知道我回來了,又征召我去練習軍中的騎鼓。

雖然在本州服役,家裡也沒什麼可帶。近處去,我隻有空身一人;遠處去終究也會迷失。

家鄉既已一片空蕩,遠近對我來說都是一樣。永遠傷痛我長年生病的母親,死了五年也沒有好好埋葬。

她生了我,卻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終身忍受辛酸。人活在世上卻無家可别,這老百姓可怎麼當?

注釋

天寶後:指安史之亂以後。開篇是以追叙寫起,追溯無家的原因,引出下文。廬:即居住的房屋。但,隻有,極為概括也極為沉痛地傳達出安祿山亂後的悲慘景象:什麼都沒有,唯有一片蒿藜(也就是野草)。

賤子:這位無家者的自謂。陣敗:指邺城之敗。

日瘦:日光淡薄,杜甫的自創語。

怒我啼:對我發怒且啼叫。寫鄉村的久已荒蕪,野獸猖獗出沒。

這句以“宿鳥”自比,言人皆戀故土,所以即便是困守窮栖,依舊在所不辭。

這句是說他又要被征去打仗。

攜:即離。無所攜,是說家裡沒有可以告别的人。

這兩句是以能夠服役于本州而自幸。終轉迷:終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兇吉難料。

齊:齊同。這兩句更進一層,是自傷語。是說家鄉已經一無所有,在本州當兵和在外縣當兵都是一樣。

從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作亂到這一年正是五年。委溝溪:指母親葬在山谷裡。

兩酸嘶:是說母子兩個人都飲恨。酸嘶,失聲痛哭。

蒸黎:指勞動人民。蒸,衆。黎,黑。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07-117

2、無家别.中國文化研究院 [引用日期2012-08-24]

3、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29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