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式

遵式(964年—1032年),北宋天台宗僧人。字知白,俗姓叶,字知白,台州临海(今浙江台州)人。少多灵异,生七月即能从母称观音名。稍长潜往临海东掖山,从师义全出家,通内外学,能诗文诸艺,十八岁落发,年二十往天台山禅林寺受具足戒。明年随守初律师学律,继入天台国清寺,于普贤像前燃一指,誓传天台之道。宋

()

遵式(964年—1032年),北宋天台宗僧人。字知白,俗姓叶,字知白,台州临海(今浙江台州)人。少多灵异,生七月即能从母称观音名。稍长潜往临海东掖山,从师义全出家,通内外学,能诗文诸艺,十八岁落发,年二十往天台山禅林寺受具足戒。明年随守初律师学律,继入天台国清寺,于普贤像前燃一指,誓传天台之道。宋雍熙元年(984年),趋回明州天台十六祖宝云义通讲席,尽其奥秘。淳化三年(992年),众命续居其师之宝云讲席,讲四大经积年,居十二载。咸平五年(1002年),归临海主东掖山。以徒属之繁,即西隅益建精舍,率众修念佛三味。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命僧正,入景德精舍讲大止观,复敷席杭州昭庆填充,讲扬所学。杭州刺史薛颜命主灵山精庐(古天竺寺),忏讲不绝,四远来归,弟子恒千数人。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赐紫服,台州郡人以郡符请赴石梁寿昌寺讲《法华经》。八月,过临海东掖山。十月,复归天竺。天圣九年(1031年),归东岭草堂,讲《净名经》。忽谓其徒曰:“昔在东掖讲此经,梦荆溪授我经卷,乃出室,视日已没。今吾殆终此讲乎”。因与众诀曰:“我往台杭二寺,垂四十年。长用十方为意,今付讲席,宣从吾志”。明道元年(1032年)示寂,寿六十九岁,谥号“法宝大师”。南宋绍兴中(1131—1162年),追赠“忏主禅慧法师”号。淳祐八年(1248年),加谥“圣应”号。十一年(1251年)。再加谥"正觉"号。遵式所撰忏仪甚多,故世称“百本忏主”、又称“慈云忏主”、“慈云尊者”、“灵应尊者”、“天竺忏者”。著有杂著《金园集》、《天竺别集》、《金光明护国仪》、《往生净土忏仪》、《法华三昧忏仪》、《请观音忏仪》、《炽盛光忏仪》、《小弥陀忏仪》,另有诗集《采遗》、《灵苑》等行世。嗣法弟子昙远慧才,钱塘悟恩,明智祖韶、天竺本融、保庆法涧、妙果文昌、法喜清鉴等。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遵式

宋耆山沙门遵式撰,第一决疑门: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今并决之。第二行愿门:一礼忏门(即世称小净土忏),二十念门,三系缘门,四众福门。

()

往生净土忏愿仪 遵式

全一卷。宋代遵式(964~1032)撰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又称往生净土忏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依据大无量寿经、称赞净土经等诸经,揭示十种行法:严净道场、方便法(入道场之方便法)、正修意、烧香散花、礼请法、赞叹法、礼佛法、忏愿法、旋绕诵法、坐禅法等。净土信仰流行民间后,依据本书礼拜之忏法亦广为流行,即今所谓之‘净土忏’。

()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 遵式

佛教颂赞文。宋遵式述。一卷。为追慕智者大师(即智)功德而作。内容可略分为三部分:(1)僧众三礼奉请天台诸祖;(2)颂礼赞文,共十二偈;(3)行忏悔法,共五偈。此文见载于明版诸藏。

()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 遵式

东山沙门遵式,始于天台国清集,于四明大雷山兰若再治。叙缘起第一。明正意第二,一庄严道场,二作礼,三烧香散华,四系念数息,五召请,六具杨枝净水,七诵三咒,八披陈忏悔,九礼拜旋繞,十诵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