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时可

冯时可,字元成,号文所,约生于嘉靖二十年左右,约卒于天启初年。他出生于松江华亭,是隆庆五年的进士,他的父亲是明末著名的“四铁御史”冯恩,冯恩曾因痛斥大学士张学敬、方献夫和都御史汪鋐奸佞不法而触怒朝廷,险些丧命,故人称铁口、铁膝、铁胆、铁骨的“四铁”御史。 冯时可先后任过广东按察

()

冯时可,字元成,号文所,约生于嘉靖二十年左右,约卒于天启初年。他出生于松江华亭,是隆庆五年的进士,他的父亲是明末著名的“四铁御史”冯恩,冯恩曾因痛斥大学士张学敬、方献夫和都御史汪鋐奸佞不法而触怒朝廷,险些丧命,故人称铁口、铁膝、铁胆、铁骨的“四铁”御史。 冯时可先后任过广东按察司佥事、云南布政司参议、湖广布政司参政,贵州布政司参政,他的一生没做过显赫的大官,他本是首辅张居正的门生,却不肯附和张居正的权势,因此并不受张居正的重用。他的一生淡泊名利,著述甚富,文学造诣颇高,与邢侗、王稚登、李维桢、董其昌被誉为晚明文学“中兴五子”。


冯时可,明官吏。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湖北布政使参政,兼精医理。藏有邹尔瞻所赠《简便方》、方伯文所赠《救急易方》及父遗《众妙仙方》三书。于两广间疫疾流行时曾依方救治获效。后以己验,复参以前书,荟萃成四卷,仍以《众妙仙方》(1595年)名。又撰有《上池杂说》一卷,共二十八条,大多阐述辨证论治及医学理论。《四库全书总目》评其书大旨主以温补,仰东垣而抑丹溪,亦为偏于一隅之见。冯时近 明医生。江西弋阳人。急公守义,取与不苟,少习医术济人,为乡里所重。


冯时可以著作甚富闻名,撰有《左氏释》、《左氏讨》、《上池杂识》、《超然楼》、《天池》、《石湖》、《皆可》、《绣霞》、《西征》、《北征》等诸集。其中《雨航杂录》一书特别有名,该书上卷多论学说文,下卷记各地风物,而间涉杂事。《四库总目提要》中评价说:“隆万之间,士大夫好为高论,故语录、说部往往滉漾自恣,不轨于正。时可独持论笃实,言多中理。”如云“汉人之于经,台史之测天也,不能尽天,而观象者不能废。宋人之于学,规矩之画地也,不能尽地,而经野者莫能违”。“子静之求心,而其徒弃经典。紫阳之穷理,而其徒泥章句。非教者之过,学者之失也”。又曰:“宋儒之于文也,嗜易而乐浅。

左氏释 冯时可

二卷。冯时可(生卒不详)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文学家、经学家。冯时可之父冯恩为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弟子。冯时可为隆庆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所至着治绩。其生平着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左氏讨》、《左氏论》、《上池杂识》《两航杂录》、《超然楼集》、《天池集》、《石湖集》、《皆可集》、《绣霞集》、《西征集》、《北征集》。此书是《左传》训诂之作,其间虽有臆断,但精核可采者颇多。如僖公四年筮短龟长,冯时可释曰:筮矩龟长出于卜人,术家自神其说也。而杜以为物生后而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龟象筮数,故象长数短。然象数非有先后,则筮龟曷有短长耶?较杜说为是。又如昭公二十年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杜注孔疏皆谓冶石为铁,用橐扇火谓之鼓,计会一鼓便足。冯氏则引王肃《家语》注云:三十斤为钩,四钧为石,四石为鼓,盖用四百八十斤铁以铸刑书,适给于用,亦较杜注孔疏为胜。其间亦有议论,随事而发,如庄公三十二年圉人荦投盖稷门,冯氏论之云:此力臣也,善御之则为卫,不善御之则为仇,鲁庄不委政庄父而慎于择嗣,即百荦何为哉!此书原与《左氏讨》、《左氏论》合编于《天池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