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白

林庚白(1897~1941),原名学衡,字凌南,又字众难,自号摩登和尚,民国时期诗人、政治人物。1897年(另有1894年、1896年之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州尾村)。幼孤早慧,由其姐抚养长成。8岁便负笈北京,一生热心政治,曾加入京津同盟会,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林庚白是南社著名诗人,有“诗怪”之称。创作诗文很多,先后编校《庚白诗存》、《庚白诗词集》,还著有《孑楼随笔》、《孑楼诗词话》等等,为南社健将。 ►林庚白的诗文(167篇)

()

人物生平

  童年

  庚白幼孤,由其姐抚养长成。7岁入私塾便能读书断句,8岁在北京读书.。宣统元年(1909年),庚白13岁,即在北京师范大学堂肄业,参加京津同盟会。

  政治生涯

  辛亥革命后,被推为众议院议员和非常国会秘书,并同陈模一起创立“黄花碧血”社,以暗杀手段牵制清朝余孽。又经乡人林之夏介绍参加“南社”(诗社)。

  民国6年庚白为众议院秘书长,南下广州,帮助孙中山召开国会非常会议,领导护法。但后来受到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职,庚白也相逐引退,蛰居上海研究欧美文学和中国古诗,创办《长风杂志》,所撰诗文,自比于唐杜甫。他曾言:“十年前郑孝胥,今人第一,余居第二。若近数年,则尚论今古之诗,当推余第一,杜甫第二,孝胥不足道矣”。

  民国21年庚白重入政界,任法院立法委员。

  逝世

  民国30年,庚白偕妻挈子到香港,拟创立“诗人协会”,并编撰《民国史》,但才几天,珍珠港事变,香港沦陷,不得不遁居九龙。12月19日,庚白夫妇夜归,被日军所遇。日探曾误传庚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于是即被射杀,死于非命,年45岁。其后妻林兆丽有《祭庚白》诗:“一束鲜花供冷泉,吊君转羡得安眠。中原北去征人远,何日重来扫墓田”。

月色车声带晓霜,朔风猎猎树苍苍。一车数十流离客,四省经过战伐场。

渐北寒深民更苦,自东海沸寇方张。古来绝续颠危际,气作山河有不亡。

()

儿时自许武乡侯,岂谓邦危竟蜀游。泪迸艰贞忠愤意,肠牵骨肉米监忧。

相惊虏骑窥江水,太息西风送瘐楼。武汉行过三峡见,中兴士马在渝洲。

()

蜀江知我远来情,预遣黄流与合并。二水抱山三面绕,一冬笼雾过春晴。

心雄常是轻天下,地大终堪困日兵。却对危棋閒国手,骁腾浩璗意难平。

()

江风如虎树枯黄,滚滚长江尽战场。国破人心终不死,寇深腹地尚能昌。

牙旗玉帐安危繫,楚水淮山士马张。左右龙蛇争起陆,雄关可有一夫当。

()

车多壅塞路纡回,一日程途三日来。守夜群思行役苦,飞空寇为市廛灾。

节过小雪初闻雁,地近中州未见梅。绕室当门人似蚁,能谋一榻亦佳哉。

()

滔滔江汉去何之,十载升沈北伐旗。曾见中兴馀此水,尚思左顾用西夷。

蛇山落月潮初上,牛渚扬波岸几移。三户亡秦终可待,未应更续永嘉悲。

()